文:陈小白编辑:豆豆菲 & 小黑哥哥相信每个大朋友小朋友都玩过过家家的游戏。|不可以打我的洋娃娃!

文:陈小白
编辑:豆豆菲&小黑哥哥
相信每个大朋友小朋友都玩过过家家的游戏 。 即使没有高级的“过家家”玩具套装 , 孩子们也能在想象的世界里上演一出出好戏 。
文:陈小白编辑:豆豆菲 & 小黑哥哥相信每个大朋友小朋友都玩过过家家的游戏。|不可以打我的洋娃娃!
文章图片
文:陈小白编辑:豆豆菲 & 小黑哥哥相信每个大朋友小朋友都玩过过家家的游戏。|不可以打我的洋娃娃!】假装游戏和现实的区别显而易见 。 洋娃娃不会真的生病 , 吃掉的食物不会继续出现 。 但孩子们依然会将现实世界的法则应用于假装游戏中 。 比如 , 看到实验者假装弄撒了牛奶 , 儿童会用抹布“清理”正确的位置 。 再比如 , 看到小鸭子往杯子里“倒水” , 之后把杯子扣到了小猴子身上 , 孩子们会说小猴子被弄湿了 。
在孩子们眼里 , 现实世界行得通的物理法则、因果规律 , 在假装游戏里同样行得通
那么现实世界中的道德法则是否也适用于孩子们的假装游戏呢?
在游戏里假装打人 , 并不会真的给别人带来伤害 ,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 假装打人似乎没有那么不可接受 。 但孩子们对于道德是很敏感的 , 他们会讨厌欺负别人的人 , 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 也许在假想的世界中 , 他们同样不能接受欺负人的行为 。
文:陈小白编辑:豆豆菲 & 小黑哥哥相信每个大朋友小朋友都玩过过家家的游戏。|不可以打我的洋娃娃!
文章图片
孩子们究竟是怎么看的呢?
问问他们吧!
研究者编了六个故事 , 在3到5岁的小朋友面前演出 。 这些故事里 , 有两个是友好的 , 有四个是不友好的(你看得出是哪几个吗?) 。 每个故事还有三个版本:现实的、假装的、幻想的 。 每个孩子看到的故事都是同一种版本的 。
文:陈小白编辑:豆豆菲 & 小黑哥哥相信每个大朋友小朋友都玩过过家家的游戏。|不可以打我的洋娃娃!
文章图片
前四个是不友好的故事 , 后两个是友好的故事 , 你答对了吗?
现实版本和假装版本的演出非常相近 , 差别只是现实版的故事里会出现球、饼干等真实的道具 , 而假装版本中的人偶则在进行无实物的假装游戏 。 幻想版本的故事要有趣的多 , 研究者刻意引入了不同于日常的魔法世界、外星世界和海洋世界 , 想看看孩子们能否把真实世界的规则用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去 。
每讲完一个故事 , 研究者会先问一个问题 , 确认孩子已经听懂并且记住了这个故事 。 接着研究者开始询问孩子们对于主人公的态度:
a)他这么做o不ok呀?
b)如果大人说这么做可以 , 你觉得这么做可以吗?
c)主人公是不是应该受到惩罚呢?
d)“受害者”会有什么感受?“施害者”会有什么感受?
文:陈小白编辑:豆豆菲 & 小黑哥哥相信每个大朋友小朋友都玩过过家家的游戏。|不可以打我的洋娃娃!
文章图片
从孩子们的回答来看 , 他们认为假装游戏和现实生活差不多 , 都需要遵从道德规则 。 虽然总的来说来自大人的许可会减少觉得不ok的比例 , 但无论大人有没有说ok , 他们都觉得现实版本和假装版本的不友好行为是不行的 。 他们认同在现实版本和假装版本中进行不友好行为的主人公应该受到惩罚 。 另外 , 几乎所有孩子都认为受害者会体验到消极的情绪 , 还有差不多一半的情况孩子们觉得施害者会不好受 。
同样是假装 , 孩子们对于幻想情境中的不友好行为容忍度则要更高 。 相比假装版本和现实版本 , 孩子更少认为幻想版本的不友好故事不ok 。 如果家长觉得ok , 这个比例还会更低 , 接近随机 。 孩子们也会更少地认为主人公应该受到惩罚 。 在情绪理解方面 , 孩子们认为故事的施害者和受害者都会有难过、生气这样的消极情绪 , 但双方有消极情绪的可能性没什么差别 , 这与接触现实版本和假装版本的儿童所做出的判断也有明显区别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