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差点「死」在90年代的中国乒乓球。( 五 )


三个大满贯选手同时站上领奖台 。
乒乓球|差点「死」在90年代的中国乒乓球。
文章图片
曾经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网友说:
“我是那个时代成为球迷的 , 那个时代也有一个好处:
失败太多 , 所以什么比赛都很重视 , 偶尔拿一次冠军哪怕是双打都跟过年似的 。”
乒乓球|差点「死」在90年代的中国乒乓球。
文章图片
(2000年世乒赛 , 中国2:3输给瑞典 , 看台上的球迷哭了)
这话一点不夸张 , 也许现在的人很难想象:
中国队从来就不是百战百胜的 , 那时的中国队赢得比谁都艰难 。
而只有懂得那时的艰难 , 才能更好地拥抱现在的胜利 。
再后来 , 更多优秀的球员入场 。
王励勤、王皓、马琳……
乒乓球|差点「死」在90年代的中国乒乓球。
文章图片
王楠、张怡宁……
乒乓球|差点「死」在90年代的中国乒乓球。
文章图片
张继科、马龙、许昕……
乒乓球|差点「死」在90年代的中国乒乓球。
文章图片
2008北京奥运会的辉煌……
中国乒乓球队人才辈出 , 再次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
与此同时 , 很多本质、心态、和精神上的东西 , 也在悄悄改变 。
10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 , 也是使用小球的最后一届 。
之后乒乓球从38mm改成了40mm 。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 , 虽然小球换大球 , 看起来是我们吃亏了;
但实际上积极推行这项改革的 , 正是我们自己 。
为什么明知道吃亏还要去做呢?
因为重回巅峰后 , 有些观念上的东西 , 变了 。
我们不再将输赢作为最大的目标 。
乒乓球|差点「死」在90年代的中国乒乓球。
文章图片
在早期 , 乒乓球冠军是民族英雄 , 人们不允许他们失败 。
因为那时的中国需要冠军来证明自己 。
现在不一样了 。
举个例子 , 比如我们推行的“养狼计划” 。
也就是帮助外国人提高乒乓球水平的计划 , 我们熟悉的福原爱、和前不久混双赢了的伊藤美诚 , 都是计划培养的运动员 。
乒乓球|差点「死」在90年代的中国乒乓球。
文章图片
这些行为 , 看起来都是和拿冠军是相悖的 , 为什么要去做呢?
因为如今我们对乒乓球的态度 , 早已跳出了过分计较得失的小格局 。
乒乓球对于中国的意义 , 早就不是一项体育赛事那么简单了 。
特殊时期 , 它是小球转动地球的象征 , 是政治交往的纽带;
而小球变大球、养狼计划等推行 , 让世界看到了我们的格局;
乒乓球的发展史 , 更是我们国家的发展史 。
乒乓球|差点「死」在90年代的中国乒乓球。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