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型|从简约的旧朝遗韵开始( 二 )


在首饰、妆面的流行上 , 唐代整体呈现由简及繁 , 组合数量由少至多的大趋势 。 初唐的妆面和首饰相当简单 。 几乎看不到太夸张繁复的妆面 , 多柳叶细眉 , 浅施薄粉 , 轻点朱唇 , 少有首饰 。 早期首饰以小尺寸的简单的簪、钗为主 。 简单的直簪、扁簪可供基本的固髻使用 , 常见的插法为一支横簪插于发髻底座 。 花头簪仅见于少数几例宫廷贵妇 , 插戴数目一般也仅为一两对 , 比如湖北安陆王子山贞观时期的唐吴王妃杨氏墓中出土的两件金簪 , 以花丝做出两朵簪首 , 其中一支簪首为五瓣花形外框 , 框内用金丝掐出缠枝花卉鹦鹉纹 , 应是当时的少数宫廷样式 。
钗式也非常简约 , 多见钗脚较短、股距略宽的小折股钗 , 长度仅有数寸 。 如西安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李静训墓出土的三件白玉钗 , 一大二小 , 钗梁内直外弧 , 钗股长仅七八厘米 , 出土时位于墓主头顶 。 由于插戴后钗首露出部分有限 , 有时仅在钗梁部分使用较贵重的材质 , 安装在其他金属材质制成的钗股上 。 初唐壁画、陶俑里的仕女 , 发型不论是盘发的高髻还是普通小髻 , 仔细分辨都常可在发髻基座看到微微露出一段U形钗首 , 通常左右对插以固定发髻 , 如陕西礼泉昭陵杨温墓、段蕳璧墓的壁画所描绘 。 少女所梳的双鬟髻上也会各插一支折股钗 , 如湖北武汉岳家嘴隋墓陶俑插戴的样子 。
【发型|从简约的旧朝遗韵开始】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 , 武则天再度入宫 , 之后被封为二品昭仪 , 开始一步步确立自己在宫中的地位 , 登上皇后之位 。 这时唐代女性形象的风格也开始悄然变化 , 崇尚的身形从纤细瘦弱转为更加挺拔 , 风气渐开放 , 妆面也往复杂化发展 。 此时 , 在唇两侧点假靥、眉心画花钿、面颊两侧画月牙形斜红的华丽妆面越发常见 , 成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妆容 。 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的执失奉节墓壁画虽然着色草率 , 但也一一为仕女、舞女在两鬓太阳穴前用大红色绘出一道斜红 , 额上眉心也点以红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