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齐白石|中年人越来越好的状态:静( 二 )


人也是一样 , 越是有才华、学识高的人就越安静 。
京剧大师梅兰芳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极深的造诣 , 还是丹青妙手 。
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 , 总是执弟子之礼 , 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 , 全然不因自己是著名京剧艺术家而自傲 。
有一次 , 齐白石和梅兰芳受同一家人之邀 , 白石老人先到 , 他粗衣布鞋 , 其它宾客皆社会名流 , 或西装革履 , 或长袍马褂 , 显得齐白石有些寒酸 , 很不起眼 , 甚至受到冷遇 。
很快 , 梅兰芳也到了 , 主人和宾客纷纷高兴相迎 , 蜂拥而上 , 一一同他握手 。
梅兰芳知道老师也来赴宴 , 便四下环顾 , 寻找老师 。
他看到被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 , 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 , 挤出人群朝齐白石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 , 向他致意问安 。
在座的人很惊讶 , 齐白石深受感动 , 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
“记得前朝享太平 , 布衣尊贵动公卿 。 如今沦落长安市 , 幸有梅郎识姓名 。 ”
亦舒在《直至海枯石烂》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做人凡事要静 , 静静地来 , 静静地去 , 静静努力 , 静静收获 , 切忌喧哗 。 ”
画家齐白石|中年人越来越好的状态:静
本文图片

安静不是平淡无奇 , 而是选择低调 。
世上凡有真才实学的人 , 无一不是虚怀若谷 , 不露锋芒 。
画家齐白石|中年人越来越好的状态:静
本文图片

安静不是特立独行 , 而是学会自处
俄国文豪普希金曾说:“世界上所有的幸福 , 都以内心的安静作为基本特征 。 ”
与其花费时间在低效率的社交活动上 , 不如在高质量的独处中提升自己 。
《圆桌派》的主持人窦文涛入行30多年 , 接触的各界名流多不胜数 , 但他几乎不参加交际应酬 。
他的圈子很小 , 只有几个要好的朋友 。
有人说:“别看窦文涛在节目里谈笑风生 , 其实是个不喜欢社交的人 , 宁愿在家看书 , 也不想出门参加饭局 。 ”
鲁豫就曾问他:“你一个人在家干嘛?”
他回答道:“我一个人的时候忙得不得了 。 我要吃早餐 , 我要看这个画 , 我要看那个书 。 还有几百集的英剧美剧要看 , 每天还得坚持走一个小时跑步机……”
任外界如何热闹喧哗 , 窦文涛都专注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
余秋雨说:“在这喧闹的凡尘 , 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 , 用来安放灵魂 。 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 , 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 , 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 。 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 , 都是驿站 。 ”
杨绛先生先后送走离世的丈夫和女儿后 , 收起深深的悲伤 , 从此深居简出 , 每日都在家里潜心写作 。
画家齐白石|中年人越来越好的状态:静
本文图片

有采访人员去采访 , 以为她会很孤单 , 她却幽默地说:“我现在是‘绝代家人’ , 要做的事很多 , 我不去做就没人能做了 。 ”
晚年时 , 她陆续出版了《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和《杨绛文集》等作品 。
如同杨绛自己所言:“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 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 ”
孤独可以压垮一个人 , 却无法打败一颗强大的心 。
安静不是特立独行 , 而是学会自处 。
于繁华闹市 , 在心里修篱种菊 , 就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
画家齐白石|中年人越来越好的状态:静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