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晔:“可见”,是社会身份建构的第一步|女性学者访谈( 十 )


不论你持有什么样的观点 , 走出来 , 表达它 , 互相看见 , 彼此争论 , 让这个议题成为公共生活中重要的议题 , 这比什么都强 。
新京报:因为任何社会组成都不可能是铁板一块的 。
陆晔:要求整齐划一这事就可疑了 , 这事就危险了 。 我们当然要看到差异性的存在 。 但是对于女性而言 , 在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 , 当你感到不舒服时 , 我觉得你就是要表达出来 , 而对方也未必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 他可能就是没有想到 。
新京报:你提到过 , 互联网的存在让我们在未来有了脱离肉身、脱离性别差异的可能 , 这种可能要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实现?
陆晔:我们过去的社会表达和社会身份建构 , 是和我们所身处的环境有巨大关联的 。 但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一切例子 , 都是脱离了肉身发生在互联网上的 , 如果不是那一条快手短视频被转到了微博上 , 海嘎小乐队不会被看见对吧?在过去 , 其实肯定也有人在农村玩摇滚 , 只是没有人知道 。 所以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 , 在互联网中都能感受到自己摆脱了肉身 , 许多以前无法完成的事情 , 在网络空间都可以完成、可以呈现 , 甚至于可以把在地性和全球更广泛的影响连接在一起 。
再加上手机在今天成为一个界面 , 借由这个界面消除了过去上网和不上网的概念 。 我们俩现在在聊天 , 没有在上网 , 但是我们的手机在接受着来自世界的信息 。 从这个层面来讲 ,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多个分身 , 在互联网上进行不同维度的表达 , 借此成为我们自己 。
这还是挺棒的一件事 , 为我们打开了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之间新的连接的可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