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晔:“可见”,是社会身份建构的第一步|女性学者访谈( 九 )
她们的命运是真的改变了 。 我们去的当时 , 第一支乐队已经小学毕业 , 进入了镇上的幸福学校念初中 , 其中4个女孩成绩在年级前10 , 乐队主唱稍微差一点 , 也有年级前30 。 老师希望她们能读高中、能上大学 。 如果没有这样的机缘 , 或许她们小学毕业就该嫁人了 。
第二支乐队因为在之后获得了更多关注 , 贵州六盘水市最好的中学将她们作为艺术特长生招了进去 , 专门为她们聘请了音乐老师 , 学费全免 , 有直接打进饭卡的生活费 , 一年还有4套校服 , 2套冬天的 , 2套春夏的 , 全部免费 。
今年元旦之前 , 我去看望她们 。 本来有点担心她们会不会功课跟不上 , 想教育她们好好学习 , 结果去了之后发现 , 所有的姑娘全长高了、全长胖了、两个小脸蛋红扑扑的 。 她们对我说 , “老师你跟我们一起吃饭 , 食堂可好了 , 我们有饭卡” , “老师你知道吗?这边的白米饭是可以随便吃的 。 ”很难想象 , 此前我们去家访时 , 到了那个小女孩家里 , 她奶奶就从山下拿来一盆土豆 , 我都不好意思吃 , 觉得我们一顿吃掉了人家三天的土豆 。
之后她们的老师告诉我 , 有镇上的厂矿请她们去演出 , 给了3500元的出场费 , 5个孩子每人分到700元 , 小学乐队老师帮她们管着这笔钱 , 如果她们需要用钱就可以和老师说 。 看到每个女孩都买了好看的发卡 , 特别可爱 。
至少这些女孩可以读到高中毕业 , 至少这些玩过电吉他、打过鼓、玩摇滚的女孩 , 不会像自己的妈妈一样被家暴 。
4.
互联网的存在 ,
让女性得以超越性别、摆脱肉身
新京报:你此前曾公开表示 , 不太赞成在作家、科学家等职业身份前加上“女性”一词 , 为什么?
陆晔:对的 , 我不赞同 。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的一个情况: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 , “女性”必须强调出来 , “男性”从来不用强调 。 因为人们默认男性是第一性 , 是一个标准 , 而女性则是打破了这个标准 , 所以需要强调 。 所以你犯了错误 , 因为你是女司机;你取得成功 , 也因为你是女学者 。
而在男女性别之外 , 还有许多其他的性别 , 所以我个人会有意识地拒绝性别身份 。 这背后的立场是我反对性别的二元对立 , 我反对所有的二元对立 。 我相信不管是职业成就还是撞车的错误都和性别无关 , 只和个体有关 。
新京报:但在另一方面 , 对于女性的强调是由于此前女性的被忽视 。 比如“Black Life Matters(黑命攸关)”运动就不意味着其他种族、其他肤色的人就不重要 , 正是因为本来所有种族应该是同样重要的 , 可是黑人感觉到他们被过度忽视了 , 所以才要特别强调 。
陆晔:我觉得这不矛盾 。 当谈论一个个体时 , 我们不应该给TA贴上性别标签 , 但在谈论这个群体时 , 我们必须看到这个群体被系统性地压迫 。 而女性主义议题是在普遍意义上来谈的 。
我认为年轻一代女性对于性别问题、种族问题的考量 , 这种多元、平等、尊重个体权利的观念 , 绝对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表现 。 她们的表现特别出色 , 特别令人高兴 。
有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女孩抱怨:都说girls help girls , 女孩帮助女孩 , 怎么我遇到事儿就没有人帮我?结果一大群人留言:当我们说“girls help girls”时 , 我们是要求自己做前者 , 看到姐妹有问题出手相助 , 而不是做后者 , 等待别人的帮助 。 这句话的重点在第一个“女孩” , 而不是第二个“女孩” , 我觉得特别棒 。
在当下的公共讨论中你会发现 , 这些议题得以浮现 , 被更多的人关注 。 尽管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对此议题的看法都不一样 , 但是没关系 , 问题的浮现有助于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案 , 即使没有得出解决方案 , 我们也能在认知上明白 , 原来别人这么想的 , 这就是进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怎么放下一个很爱的人,如果你还没放下,不妨也可以看看
- “抠门9年”攒下两套房,真正的人间清醒是这样吗?
- 小熊与白生文字中一样的句子:花自向阳开人终向前走,是巧合吗?
- 爱上你 如何让女人爱上你?这个“稀缺能力”,普通男人要学会
- 备胎 “我有备胎,等玩够再嫁也不迟”女人自信过头,想嫁才知已成笑话
- 渣男 《2022年渣男语录合集》:“既不成全你,也不放过你”
- 过年 “你媳妇回娘家过年,咱家20来口人的年夜饭谁做”“我没媳妇了”
- “草包”领导一上任,就喜欢大肆做这3件事,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