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有个小房间,被送进去的人只剩48小时用来告别( 二 )


原来她是个盲人 。
我尝试和她进行交流 , 不过多数时间还是带队的老师在说话 。 突然 , 李婆婆抛出一句 , “我现在是不是很瘦?”
怎么答 , 是一个技术活 , 稍有不慎就可能牵动老人心里的那一根弦 , 让她觉得自己不行了 。
犹疑了一会儿后 , 老师问她 , “夏天了 , 是不是最近天气的影响 , 胃口不太好啊?”
李婆婆叹了一口气 , 说现在胃口也是时好时坏 , 好古怪 。
以我有限的知识判断 , 这时候所谓的胃口问题 , 其实是身体渐渐变坏的预兆 。
李婆婆的开朗与礼貌 , 让我放下了对八楼的恐惧 。 再次探访李婆婆 , 已是一个多月后 。 当天 , 组织活动的老师安排我作为主沟通 , 和另一名义工 , 一起去八楼陪伴李婆婆 。
我们每次探访一般有两个人 , 一个主沟通负责和病人聊天 , 另一个义工进行辅助 , 彼此配合 。
那时候 , 我当主沟通义工的次数并不多 , 对自己的探访技术和服务质量没有足够的信心 。
见到李婆婆时 , 她还是像上次一样干净、客气 。
我想起之前有伙伴曾说 , 李婆婆喜欢猜谜语 , 自己出题 , 别人出题 , 都可以 。 乃至私下里我们给她取了一个外号:谜语婆婆 。
当我把这些事和她说时 , 她听了哈哈大笑 , 表示自己的谜语都是东听西说的 , 电视的、报纸的、广东本地的 , 来源很多也很杂 。
聊得兴起 , 李婆婆给我们出了好几个谜语 , 让我们去猜 。
“千条万条 , 落水不见 。 ”讲完谜面 , 婆婆就笑着“望”了过来 。
“婆婆 , 你说的是雨吗?”
老人拍掌大笑 , 连声说 , “这阵子广州的龙舟水快到了 , 雨水很多呢 , 你们外出返工多注意安全啊 。 ”
这天临回去前我说:“婆婆我们要走了 , 能不能和您握个手?”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观察到 , 我们的手稍有触碰她就迅速收回去 , 一边往衣服上擦 , 一边说不好意思 , 生怕被嫌弃 。
李婆婆好像很惊讶 , 又在衣服上擦了几下 , 这才静静地伸了过来 , 嘴里不好意思地说:“我的手整天在脚上摸来摸去的 , 不够卫生 , 这样和你们握手也太失礼了 。 ”
我一时间不知如何措辞 , 好在身体比脑袋反应得更快 , 只是紧紧握住老人的手 , 表示自己的支持 。
大概是感受到我们的友善 , 老人眼眶湿湿的 , 也用力地回握了我们的手 , 甚至有些颤抖 , “这段时间 , 一直有你们义工来陪我 , 我这个老太婆好开心的 。 ”
接下来的几周 , 又有更多伙伴先后陪伴了李婆婆 。 但他们反馈出一个意外的情况 , 李婆婆其实不像看上去那样开朗 , 她经常和自己的子女在病房里吵架 。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 , 我只知道她是我在八楼关怀的第一个对象 , 我不能让她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世界 。
我之所以做义工 , 就是因为自己面对过错误的告别方式 。
|医院里有个小房间,被送进去的人只剩48小时用来告别
本文图片
14岁时 , 妈妈离开了我 。
那天上午 , 她照常八点去上班 , 临出门前 , 回过头来 , 冲我笑了一下:“好了 , 我走了 。 ”
我正猫着腰 , 蹲在天井水龙头下刷牙 , 水流哗啦啦地响着 , 只回了她一个含糊的“嗯” 。
再次见到妈妈是第二天 , 她因为车祸 , 躺在医院急救推车上 , 被一层白布罩住 。
我像疯了一样扑过去 , 心被刀刺了一样 。
电视上很多人走的时候都能撑上一会 , 跟亲人朋友说点话 。 我很想知道 , 妈妈有没有留下什么话 。 但很遗憾 , 连爸爸也没见到她最后一面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