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在南赣治理教化时开始推行 王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

第十五篇第33章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 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 。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
及:逮也!从人从又(手),会追赶上前面一个人,及的原义就是赶上,抓住,后延伸出到达、连及、企及等意 。
如《广韵》:“及,至也!”又如《论语》:“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
及也延伸出“比得上”等意,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及也作连词用,等同于和、跟等,如“孔子及其门人” 。
及也指趁着等意,如“及早”、“及锋而试”等 。


王阳明在南赣治理教化时开始推行 王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守:守官也!会意字,从宀从寸 。宀指房屋,寸指法度,一个大房子里有一“寸”,意思是在大房子里按法度办事 。
古代衙门就是大房子,寸指一个人在衙门按法度办事,显然是一个官员 。所以这个“守”是把守、防守的官员,后来命名为太守 。这就是“守”字的本义 。
如《孟子》曰:“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 。”又如《孟子》:“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
守后来表示把守、防守、守候、守护、守卫等意义 。如《韩非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在“守身如玉”里表示守护,在“守节不移”里表示遵守 。
《易·坎卦》:“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其中的守表示把守、守护 。《左传》曰:“守道不如守官 。”其中的守表示遵守 。
本文的守之,“之”指什么呢?三国时期何晏在他的《论语集解》里引东汉经学家包咸的注,指官位 。
佛学家李炳南老先生(雪公)在他的《论语讲要》里面认为,清朝经学家毛奇龄在他的《论语稽求篇》的说法比较准确:此为有天下国家者言 。所以孔老夫子讲这一段话是为谁说的?是为有天下国家者,也就是领导人 。

王阳明在南赣治理教化时开始推行 王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莅:形声 。从艸,位声 。位,从立,隶声,位的本意指官吏在朝廷上站立的位置 。艸位结合,本义:“走到近处察看” 。
莅后延伸指治理、统治、管理等意,如《韩非子·十过》:“刁莅事三年 。”又如《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 。”《孟子·梁惠王上》:“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
莅也延伸指来、到,如《诗·小雅·采芑》:“方叔莅止,其车三千 。”
又如《庄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 。”《老子》:“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
莅也指官位上任,如莅任,地方官可以称为莅事者 。

王阳明在南赣治理教化时开始推行 王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才智达到了,如果不能用仁来守护,虽然得到了官位,也一定会失去 。才智有了,也有用仁德来守护官位,但态度不庄重,那么得不到百姓的敬重 。才智有了,仁德有了,态度庄重了,但不用礼来教化百姓,那是不完善的 。”
合格的执政者应该具备的标准:一,要有聪明才智,二,有仁德爱心,三,有庄重态度,四,用礼仪教化 。四位一体,才能完美至善 。
总之,为官者应该得位由智,守位以仁,莅民以庄,动民以礼 。
《易》曰:“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孟子》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诸侯不仁,不保社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