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缓有点慢|六朝更代几兴亡,观文明之更替,重回六朝时光( 三 )


看六朝人的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江雨霏霏江草齐 , 六朝如梦鸟空啼 。 ”
六朝虽早已远去 , 但其在物质文化上的成就依然让人瞩目 , 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觉醒 , 对于个性和自由的追求也逐渐萌芽 , 在六朝时期 , 无论是思想哲学 , 还是物质文化 , 都呈现出一种瑰丽辉煌的状态 。
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写: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哲学重新解放 , 思想非常活跃 , 问题提出很多 , 收获甚为丰硕的时期 。
这种思想上的活跃自然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以及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 , 使得“六朝文化”具有了鲜明的时代和地方特色 , 也体现了中外文化艺术的广泛交流和相互吸收 。 那么所谓“六朝文化”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文化特色呢?兹事体大 , 自当缓缓图之 , 《六朝文明》中从器具、家具、服饰、武器、乐器、食物以及生活和娱乐等方面 , 全方位地逐一揭晓 。
以陶瓷为例 , 因为原料的巨大差异 , 南方的青瓷和北方的白瓷也是迥然不同 , 因为当时北方正被战争侵扰 , 六朝早期的主要制瓷成就多出现在南方 。 青瓷虽然有着更悠久的历史 , 但是在六朝时期因黏土处理技术、釉料成分、窑炉结构等多方面的改进提升而获得了高水平发展 。 青瓷是六朝时期非常常见的瓷器 , 在墓葬之中也多有发现 , 无论尊贵抑或贫穷 , 人们的墓中总会随葬或多或少的青瓷器 , “南青北白”一词非常恰如其分地总结了南方青瓷与北方白瓷在当时社会的地位 。
整体来说 , 当时的瓷器风格依然较为朴素、传统 , 但各种金属器皿的造型、用途、纹样却非常的丰富 , 譬如龟蛇相绕的玄武烛灯 , 造型各异的青铜发笄 , 有着精美浮雕和纹饰的镜子 , 鎏金铜的带扣和饰牌……
其做工之精美、技术之一流 , 哪怕在现代也是绝无仅有 , 譬如关于鎏金技术的问题 , 在迄今所见的文献中都没有找到过相关的资料 , 作者在书中介绍到 , 这最有可能采用的是汞合金技术——在汞合金过程中 , 金溶于水银 , 形成糊状后施于器物表面 。 通过加热 , 水银蒸发 , 留下一层均匀的金层 , 再经过抛光处理即显光泽 。
这样的技术就算放在现在也很难做到 , 在一千多年前的六朝时期却并不罕见 , 这多么令人难以置信 。
同时体现在物质文化上的还有来自包括佛教、道教的宗教方面的影响 , 尤其以佛教为重 , “佛法省欲去奢 , 恶杀非斗 。 当民生涂炭 , 天下扰乱 , 佛法诚对治之良药 , 安心之要术” , 在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的六朝 , 无论统治者还是普通百姓对于佛教都是非常重视的 , 统治者大力提倡和崇奉佛教 , 以利于稳固统治 , 而百姓们对于佛教的重视与依赖 , 更出自于一种对苦难抗争或逃避的精神寄托 。
彼时 , 六朝被视为汉文化“正朔”的所在 , 也是保留和发展汉文化的重要地区 , 六朝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 丁爱博教授的这本《六朝文明》将六朝时期那三百多年的历史发展、政治社会 , 原原本本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 “六朝更代几兴亡 , 满地黄花只旧香” , 六朝人事已改 , 时光不再 , 而《六朝文明》则带着我们重回那旧时之梦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