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轶君|战地记者周轶君,亲眼看着一群孩子“自愿”去死( 四 )


文章图片
全世界都在都在关注巴以冲突之下的政府民族,军队武器 。
而周轶君看到的是那些为了仇恨把自己献祭了的人,那些“人体炸弹”们 。
“真正动人的故事是在前线稍后一点的地方,要做爆炸背后人性的东西 。如果我们的报道永远只是告诉你我离炸弹有多近,那没有更深层的意义 。”
这是摄影师曾告诉周轶君的话,也让周轶君在此时真正意识到,最好的新闻不在前线,在后方 。
前线是战火,后方是人性 。
已经有太多的镜头对准战场,可那不是巴以冲突下最完整的模样 。
因为还有许多的人还未被世界看见 。
那些刚学会走路就拿着枪支模型练习瞄准的孩童;
周轶君|战地记者周轶君,亲眼看着一群孩子“自愿”去死
文章图片
那些在全身绑满了炸药的“烈士”生前的模样;
那些死了丈夫的未亡人,失去父母的婴孩;
周轶君|战地记者周轶君,亲眼看着一群孩子“自愿”去死
文章图片
“如果你有一种信念,有一件事要干,有一种目的,有一项任务,这真能帮你克服恐惧和动摇 。”
让全世界看到巴以冲突的背后——成了周轶君在这个人间炼狱里努力穿梭的信念 。
加沙的人把死亡演练了成千上万遍,孩子是最鲜美的祭品 。
他们会举行人体炸弹化妆演出,携带武器游行;
周轶君|战地记者周轶君,亲眼看着一群孩子“自愿”去死
文章图片
他们的教科书内容是战斗,街头表演的是赴死;
周轶君|战地记者周轶君,亲眼看着一群孩子“自愿”去死
文章图片
这些是巴勒斯坦人的日常生活,是儿童娱乐的一部分 。
“给我照相!我明天要当烈士啦!”一个孩子开心地跟周轶君说 。
——“怎么当烈士?”
——“绑上炸药去犹太人定居点!”
——“炸药哪里来的?”
——“别人给的 。”
——“怎么训练?”
——“不用训练,给我炸药就行了 。”
孩子让周轶君给他照相,他说他明天是要登报纸的 。
周轶君|战地记者周轶君,亲眼看着一群孩子“自愿”去死
文章图片
几天以后,两个巴勒斯坦儿童在犹太人定居点被以色列军方逮捕 。
而这些孩子们的“赴死”并不罕见 。
一个16岁的少年跋涉两天两夜去了以色列,在靠近军车时,他引爆了腰间的炸药,当场死亡 。
成为最年轻的人弹 。
周轶君曾问一个父亲:
“如果你的三个女儿要求当人弹,你会同意吗?”
“愿意!烈士不会死,只是进天堂 。”
“天堂里有什么呢?”
“想什么有什么 。”
周轶君|战地记者周轶君,亲眼看着一群孩子“自愿”去死
文章图片
周轶君不再单纯地看待这里人们死亡 。
在我们看来,他们对生命麻木,他们疯狂失智 。
可或许对于他们来说,那是解脱 。
“他们生长的环境里,赴死的仪式频繁演出,它接管了所有绝望、不如意,乃至希望的去向 。”
周轶君|战地记者周轶君,亲眼看着一群孩子“自愿”去死
文章图片
周轶君|战地记者周轶君,亲眼看着一群孩子“自愿”去死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