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鸡娃的背后:中国家长的典型防御机制


亲子关系|鸡娃的背后:中国家长的典型防御机制
文章图片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是千古流传的佳句 。父母对孩子最真挚的爱,就是为他们的未来慎重考虑,这本是一段佳话,可如今却被许多父母拿来当做鸡娃的借口 。社会上一片声讨鸡娃父母的声音,但有人理解鸡娃父母背后“为何会爱入歧途、因何而困”的心理机制吗?
【亲子关系|鸡娃的背后:中国家长的典型防御机制】本文着重分析中国家长的典型防御机制,帮助父母从“我是为了你好”的说教式教育的观念中解放出来,重新审视自己在关注孩子学习行为上的深层次的心理动机,以及促进对自己无意识行为的思考 。
亲子关系|鸡娃的背后:中国家长的典型防御机制
文章图片
图/《小舍得》剧照
下文列举了导致中国父母过度关注孩子学习的九大深层原因:
亲子关系|鸡娃的背后:中国家长的典型防御机制
文章图片
从众心理
“望子成龙”的思想长期根植于中国的教育土壤,家长把自己未竟的事业、无法完成的心愿同孩子的未来高度捆绑,却常常忘记最初的希冀只是孩子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
父母对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实际上都是糊涂的,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他们也随波逐流,反正别人家重视学习,我们家里也重视,这是向大众认同的结果,所以他们不管是意识层面还是潜意识里面都没办法回答“为什么我需要重视学习”的原因 。
亲子关系|鸡娃的背后:中国家长的典型防御机制
文章图片
图/《小舍得》剧照
亲子关系|鸡娃的背后:中国家长的典型防御机制
文章图片
心理投射:父母向孩子投射焦虑
父母在当年跟他们自己的同学竞争过程中曾是失败者,他们的成绩不好,所以他们想把当年的焦虑投射给孩子,或者说需要孩子来报当年自己作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失败者的仇恨 。而实际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因为当年的仇恨是当年的事,自己的仇恨是自己的事,那通过孩子来报仇,这个实际上是一个妄想投射式自我防御机制 。
投射,指的是把自己的性格、动机、愿望投射到别人身上 。投射型家长实际上非常常见 。基本上每一个父母都经历过学习和竞争的过程,比如说考试不及格,被自己的竞争对手超过,被老师或者父母批评等等 。他们由此所体会到的失败、受挫、焦虑的感觉,在当时可能被压制下来了 。但是当自己的孩子作为学生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后,这样的受挫感就重新浮现在他们的潜意识中 。但他们又是为人父母,都是成年人,这是他们现实角色是不愿接受的 。
于是,当年的这些失败、挫折、焦虑的感觉就可能被转移到孩子身上 。在父母眼里可能会存在这样一种妄想:我们可以通过孩子能够证明我不是失败者,孩子优秀了意味着我就是优秀的 。父母在感觉上好像是拯救了自己,摆脱了当年自己失败者的形象 。于是他们对自己的孩子的成绩就格外关注,因为在心理层面,这是和他们紧密相关的 。而这样的重视是属于一种被扭曲的重视 。
亲子关系|鸡娃的背后:中国家长的典型防御机制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