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红|古代男子爱口红, 白居易和杜甫还能享受皇帝御赐的

作者丨霸霸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姑娘圈里刮起了一股控口红的妖风,似乎妆匣里没几只口红就不能被叫成小仙女了。姑娘们对口红的狂热就像传染病一样,一个传一个。让人不由得想起,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出现的\"口红效应\"的经济理论。\"口红效应\"的意思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大家会更倾向买廉价商品,口红虽然不是刚需,却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这纯属对低价产品的偏爱,经济景不景气咱们不好说,可对于姑娘们来说,同样是国际大牌,口红比衣服还有包包便宜多了!
口红|古代男子爱口红, 白居易和杜甫还能享受皇帝御赐的
文章插图
直男们就不理解了,往嘴上涂的玩意,除了大红色与粉红色,所谓的“姨妈色”和“斩男色”又是什么鬼?大姨妈也可以上嘴吗?斩男这是要砍谁?万恶的资本主义,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呼唤不施粉黛的古典女性美!要是认为古典女性之美等于素面朝天,也太天真了些,《楚辞》里的女性早就“粉白黛黑,唇施芳泽”了,咱们还是太过小看古人。说到装扮,大家立刻就想到脂粉。粉自不必说,“脂”这一概念,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卫风·硕人》中用“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来形容女子之美,可见脂之手感滑润,可做滋润之用。故唇脂与面脂,分别用以滋润面部与嘴唇。
口红|古代男子爱口红, 白居易和杜甫还能享受皇帝御赐的
文章插图
可你以为,唇脂就真的只是女性的专利么?和现代的男士拥有专用的保养品一样,古代男子也是涂唇脂的。唐代男子便盛行涂擦面脂与口脂,皇帝还在腊月赏赐面脂与唇脂给大臣们,尤其是戍边的将官。韩雄撰《谢敕书赐腊日口脂等表》云“赐臣母申园太夫人口脂一盒,面脂一盒兼赐将士口脂等”。不止武将,文人们也用,白居易在《腊日谢恩赐口蜡状》写:“今日蒙恩,赐臣等前件口蜡及红雪、澡豆等”;唐代杜甫的《腊日》也载:“纵酒欲谋良夜饮,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罄下九霄。”可以看出,在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的观念里,唇脂是冬日必备,皇帝给臣子们发放“防冻涂的蜡”,让他们更好地过冬,相当于是年终福利。收到了领导的爱心唇脂,自然要写点字,来表达内心的感动了。
口红|古代男子爱口红, 白居易和杜甫还能享受皇帝御赐的
文章插图
现代抗拒使用美妆品又唇角口裂的大直男们,还能够用唇膏无色给自己找个借口。可古代的唇脂,系统默认就是带颜色的。汉朝刘熙就在《释名》中曰:“唇脂以丹,作象唇赤也。”由此见,带的颜色并不算浅。到唐时《外台秘要》中所载的“《千金翼》口脂方”中,四味主药分别为熟朱、紫草末、丁香、麝香,前两味一红一紫,明显的就是取它们的物理色彩,但又有了小小的区别:“以甲煎和为膏,盛于匣内,即是甲煎口脂,如无甲煎,即名唇脂,非口脂也”。口脂和唇脂被区分开,都是因为一种叫“甲煎”的东西。陈藏器在《本草拾遗》记载,“甲煎,以诸药及美果、花烧灰和蜡成口脂。”可见添加了甲煎的口脂滋润之功更强,故同样是兼具滋润与着色的功能,在质感与色泽上,口脂相当于咱们现在的有色唇膏,而唇脂则类似于口红了。但跟现在“保养”的定位不同,古代的唇脂,更大程度来说,是一种药品。《备急千金要方》里的“甲煎唇脂”就主治唇裂与口臭,方中的甘松、苜蓿、茅香、藿香、苏合等都药性辛温,本不适合唇燥开裂之症,但用乌麻油炮制之后,留存芳香之功、解温燥之性,再加入紫草、甲香和气清神;方中的檀香、麝香、丁香等温化之药,促进血行,对内有积滞的唇焦口燥有很好的效果。所以,用药妆来定义唇脂,倒更合适些。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