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止中医|带状疱疹治好后为什么还会得后遗症?一个中药方治疗后遗症的经历( 二 )


带状疱疹如何染病的?这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力 , 当人体免疫力强大时 , 潜伏的病毒不敢冒头 , 一旦露出蛛丝马迹 , 就会被免疫力杀死 。
但是 , 人体会出现各种情况而导致免疫力降低 , 疱疹病毒就开始肆虐了 。 它会沿着感觉神经跑到这条感觉神经所支配的皮肤细胞中进行“传宗接代” , 培养自身势力 , 因为神经是带状分布的 , 所以疱疹也是呈“带状”生长 , 所以叫带状病毒 。
带状疱疹的正规治疗

  • 病因治疗——抗病毒
由于带状疱疹是因为体内潜伏的带状病毒爆发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 所以首先要抗病毒治疗 。 根据《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提示 , 在用药指针明确的情况下 , 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 最佳时期为48~72小时 。 抗病毒药为核苷类抗病毒药 , 核苷类抗病毒药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 , 常用的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 。
  • 对症治疗——镇痛药或镇静药
带状疱疹急性感染会引起周围神经根急性炎症 , 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神经痛 , 皮肤呈火烧样疼痛 , 稍微触碰就痛得钻心 , 所以 , 止痛治疗是很重要的一环 。 给予镇痛药不仅能缓解患者疼痛 , 还能减少对神经的损害 。
常用的药物如下:
  • 其他治疗:
营养神经:维生素B1、B6、甲钴胺等 。
激素类:急性发作期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过程 , 并且缩短过程 , 但是没有系统抗病毒治疗时不推荐单独使用 , 且免疫力低下者不适用 。
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匹多莫德、脾氨肽冻干粉等增强免疫的药物 。
经过以上正规治疗 , 大部分患者会得到痊愈 , 但是少部分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会留下后遗症 , 成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这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十分顽固 , 往往通过各种治疗无法取得成效 , 而由于神经疼痛 , 造成患者夜间睡眠差 , 免疫力得不到恢复 , 二次发作的可能性增加 。
什么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指带状疱疹皮疹经过愈合后 , 持续1个月甚至更久的疼痛 。 临床表现为受累神经分布区(范围更广)出现剧烈疼痛 , 如烧灼、针刺、电击、撕裂等 , 常出现自发疼痛 , 痛觉过敏、超敏(衣服摩擦也能带来剧痛) , 感觉异常 , 如紧束样、蚁行感、瘙痒、麻木等 。 约3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 , 风险也随之升高 。 70岁以上人群甚至高达75%!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优异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有很多 , 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如何治疗急性期的带状疱疹(见76岁老母亲腰部长满疱疹 , 疼痛难忍!女儿使用针灸10分钟搞定) ,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翻阅 。
我给朋友母亲开的方是一个经典的方子——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 。
具体方药如下: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桃仁、红花、熟地黄、当归、制乳香、制没药、炒酸枣仁、珍珠母 。 (具体情况可根据个人不同病情加减调整)
  • 带状疱疹和肝郁化火有关
中医认为 , 带状疱疹和肝郁化火有关 , 因为带状疱疹最容易长的位置是在两胁部 , 为肝经巡行部位 , 肝气郁结 , 两胁胀满 , 郁结日久化火 , 就会灼烧皮肤 , 造成疼痛 。 而带状疱疹所致水泡 , 则为肝火过旺 , 邪聚皮肤的表现 。
所以 , 要降火 , 首先得疏肝 , 肝气舒展 , 火失去来源 , 就会慢慢降下来 。 所以我们首先用柴胡疏肝理气 , 使郁积的肝气舒展开来 , 聚集的火随之散开 。 香附能配合配合柴胡疏肝理气 , 而陈皮、枳壳则起行气的作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