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心理学:害怕被抛弃的你,背后很可能有一个“消失的母亲”( 二 )
另外 , 还有一些小时候经历过分离创伤的人 , 在亲密关系中一旦感到不安全时 , 就会萌生“ta一定会抛弃我”的想法 , 然后为了避免被抛弃带来的恐慌和无助 , 他们会主动提出分手 , 只是这时的分手并非其本意 , 他们真正渴望的是对方能带着爱意回到自己身边 。
可见 , 分离创伤的人 , 内心是自卑、敏感、脆弱的 , 同时也会极其渴望“妈妈”般的爱 。
文章图片
3.摆脱分离创伤 , 从意识到问题开始
分离创伤 , 可能“代代相传” 。
比如 , 有分离创伤的妈妈在和孩子相处时 , 很可能是控制型父母 , 这导致他们的孩子也可能害怕分离 , 恐惧被抛弃 , 和妈妈共生 , 但这样的共生是病态的 , 不正常的 。
因为匈牙利病理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玛格丽·马勒 , 将6个月的婴儿期称为正常共生期 , 也称“母婴共同体” , 但之后的共生就会形成混沌共生 , 孩子和父母缺少清晰的边界 , 都无法成长 。
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创伤代际传递 。
那么 , 为了避免分离创伤传递下去 , 那些具有分离创伤的人该怎样办呢?
首先 , 需要他们意识到问题 。
也就是说 , 只有那些有创伤的人 , 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 才有可能摆脱分离带来的创伤 , 而这需要他们拥有觉察和反思的能力 。
国家二级咨询师侯玉珍老师在《因为我是女性:如何深度疗愈代际创伤》一书中在谈到改变时曾说:“改变往往始于觉察 。你必须寻找内心的声音 , 透过它找到自己的核心信念 , 也就是内在妈妈的声音 。”
比如 , 那些在恋情中总是敏感多疑、害怕被抛弃的女生 , 就要好好想想 , 在那一刻自己心中妈妈的声音是怎样的 , 很可能是负面的 , 即“我不够好 , 我不值得被爱”等等 。
当他们觉察到这一点之后 , 还需要好好反思 。
意思是 , 小时候经历过分离创伤的人 , 要意识到现在的自己和小时候的自己是不同的 , 自己已经长大 , 极有可能应对现在的分离 , 同时 , 还要意识到 , 现在的伴侣和自己小时候的妈妈也不是同一个人 。
这样的反思极有可能阻止投射(因为内在妈妈的声音总会被投射到当下的关系里) , 进而让他们回到真实的关系里 。
文章图片
其次 , 敢于直面缺失的母爱 , 找回真实的情感 。
很多具有分离创伤的人 , 之所以走不出来 , 还和他们内心的执念有关 , 这个执念就是 , 他们还在渴望小时候的妈妈再好好爱自己一次 。
可是 , 这样的愿望很难实现 , 因为有些人的妈妈已经不在了 , 就算妈妈还在 , 她可能仍旧给不出他们想要的爱 。
这时 , 需要他们敢于直面缺失的母爱——接受自己小时候没有被妈妈好好爱过 , 同时还要试着接纳自己所有的情绪:不对自己的感受进行评价 , 无条件地和自己的感受共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想要被人爱,首先要做到这一点
- 和领导关系越好,越不要有不尊重领导的行为,会被领导反感
- 《今生有你》40多岁被离职的老赵:他的话,揭开职场人的隐痛
- 怕啥来啥,原来其中蕴含这样心理学道理
- 好好生活的人,不会被辜负:5种习惯让你越过越好
- 62岁的杨丽萍被骂: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儿女,网友们吵得更凶了…
- 本文转自:广东政法春节前夕本该是收拾行装回家团聚的日子脚步却突然被病毒羁绊春运路上人潮与...|防疫路上,这些瞬间让人泪目!有一种力量,无人能
- 唯一被印在外国钞票上的中国人,凭自己的力量,拯救一个国家
- 英国首次曝光圆明园被烧毁前的照片,引起巨大轰动!
- 7旬老人手绘人民币母版,我国9成假币出自他手!2014年被判刑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