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炖番茄|轻量化设计,性能不俗—米家新品轻羽无线吸尘器上手体验( 三 )


支架的固定需要在墙面开孔 , 固定后收纳相当整洁 。 比起有些产品的支架设计 , 挂架的优势是更省空间 ▲
主机只要放到挂架上 , 就会自动开始充电;向上提起就可以取下 ▲
使用体验:
在讲使用体验之前 , 先了解一下这台米家轻羽的操作 。
在主机的尾部 , 有一块显示屏及两颗按键 。 其中左侧为模式切换键 , 右侧则是锁定键 ▲
机器共有三个挡位(持久挡、自动挡和强力挡) 。 其中自动挡模式下 , 机器可以通过内置的红外传感器 , 检测是否有灰尘进入 , 当检测到灰尘量大时 , 运行档位自动调整增大吸力;灰尘量小时则降低吸力 , 以获得更持久的续航时间——这也就是品牌宣称的“智能吸力调节”技术 , 在实际使用中的确要更加省心 。
接着说配件和收纳 。
大家都希望手持吸尘器的吸头等配件越多越好 , 但却又很少有品牌能把收纳做好 。 这就导致虽然开箱的时候看着一堆配件心满意足 , 但是真正使用的时候翻箱倒柜寻找 , 用完再次大动干戈收纳 , 实在是非常麻烦 。
米家这款轻羽给出的解决方案比较简洁有效 , 唯一的遗憾就是挂架底部只有三个收纳孔 , 会有一个地刷需要单独收纳 ▲
配件方面 , 虽然没有软管或者设计巧妙的转向弯头 , 但得益于轻地刷较薄的外型 , 在面对床底空间等位置的时候倒也可以从容应对 ▲
虽然比起专业的配件 , 这种操作还是显得局促了一些 , 但相较于传统的电动地刷 , 还是有着明显的优势 。
作为一台主打轻便的机器 , 米家的这款轻羽其实不仅仅是在各部件的重量方面做了优化——主机部分这种类似电钻的外观 , 使得用户在握持时 , 整机重心更加靠后 , 集中在手臂附近 ▲
这样一来 , 在长时间的握持中 , 必然更有优势 , 这也算是这款轻羽在力学方面的一个优化 。
老婆比较瘦弱 , 因此尽管市面上其它品牌的手持吸尘器也都有轻量化的趋势 , 但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如上的动作还是比较艰难 。 但在使用这台米家轻羽再搭配轻地刷的情况下 , 她可以轻松做到 , 并且长时间保持抬举的姿势 ▲
而屋顶、窗帘、换气扇等位置的灰尘清洁 , 又恰恰是家居打扫中非常普遍的场景 , 这些场景都需要长时间抬举设备——这也正是这款米家轻羽无线吸尘器要解决的用户痛点 。
开箱部分已经提到 , 由于轻地刷特殊的开口设计 , 所以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地刷的头发缠绕问题 。 因此 , 如果你选购无线吸尘器的主要需求是清理灰尘及头发 , 那么选它就绝不会错 ▲
不过有些朋友可能会担心 , 没有了普通地刷上滚轮的粘附作用 , 轻地刷直接吸东西其实更加考验吸力 。 为了消除这方面担忧 , 楼主同样做了实测:
但是由于轻地刷整体纤薄 , 而且前部开口缝隙较窄 , 所以并不适合用来吸大颗粒物质 。 这里楼主就以米粒作为演示 。 可以看到 , 吸米粒测试顺利完成 ▲
除了地面和墙面的清洁之外 , 吸尘器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替代除螨仪 , 使家中少一台机器 。 实现这个功能的操作也非常简单 , 只需将吸头换成电动除螨刷即可 ▲
很多人可能会说“除螨”是伪概念 。 但不管如何 , 当你拿着一台全新的机器 , 在日常睡觉的床褥和被子上一顿操作之后 , 看到尘杯里面满是小颗粒粉尘 , 想必没有一个人的内心会是淡定的 ▲
床褥中这类“隐藏”的粉尘 , 极有可能导致幼童或者抵抗力低下人群产生过敏症状(螨虫尸体就是不易查明的过敏原之一) 。
吸力方面 , 米家首次为这台机器配置了一台 45系列马达 , 官方给出的参数是100AW , 与堪称行业标杆的戴森V10轻量版持平 。 前面的内容 , 楼主展示了这款轻羽独有的轻地刷的吸力表现 , 这里就展示一下电动地刷的清洁能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