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涛:好老师一定是优秀的学习者( 四 )


“我丈夫对我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 。 ”
徐涛的丈夫是北师大教育学部的肖川教授 , 国内知名的教育学者 。 肖教授同样是一名笃定的学习者 , 他认为学习只要开始了就是最重要的 。 这种想法一直影响着徐涛 。 在她入行前几年 , 常常为工作而焦虑 , 那个时候肖教授告诉她 , 一个能迫使人去不断学习 , 甚至充满危机感的环境是很好的 。 如果当时徐涛退缩了 , 回到了公立学校教中文 , 待在自己的舒适区 , 可能她就只是一位本本分分的中文老师 , 而不是现在的徐涛 。 同时 , 他还鼓励徐涛多观察 , 所思考 , 融入环境 , 汲取国际同事身上的优点来丰富自己 , 提升自己 。 他们也常常一起讨论和分享那些跨文化的教育冲突和教育理念 , 碰撞思想的火花 。
这也让徐涛开始了自己终身学习的历程 。 从前见别人倡导终身学习只觉泛泛 , 但当徐涛回望自己的教学生涯时 , 才发现这一说法在她身上真切发生了 。 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是 , 徐涛将教育中学习到的东西一并带到了生活里 。
徐涛喜欢烹饪 , 享受从洗食材到做饭摆盘到洗碗归位的过程 , 她不能接受在自己享用完美食后厨房脏乱的样子 , 所有的锅碗瓢盆都必须归位 。 但这份强迫症却是后天养成的 。 有一段时间 , 徐涛特别沉迷于幼儿教育 , 在耀中幼儿园创设的学习氛围中 , 引导小朋友们将杂乱的物品归位、收纳、分类是很重要的每日练习 , 这让她意识到身体力行和示范作用的重要性 。 “作为老师 , 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到又怎么去教小孩子?”那时候徐涛不仅自己养成了归纳的兴趣和爱好 , 还将这种习惯贯彻到了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上:她把收纳的习惯在厨房教给了当时年幼的儿子 。 最后她甚至打趣道:“如果我做了奶奶 , 一定会把孙子孙女教的特别好 , 我没有被隔代嫌 。 ”
结语
在大多数人眼中 , 徐涛是一位充满热忱、格外坚韧、追求效率的校长 , 她具备一位合格校长应有的品质 , 但是在面对崩溃与脆弱时 , 她却说自己只是【故作坚强】 。 面对棘手的难题时 , 她有着自己的24小时搁置法 , 这也是从耀中导师身上学习到的 。 与其纠结其中 , 不如先按下暂停键 , 再次启动时 , 答案可能就了然于胸 。 这或许就是徐涛自己的【搁置的美学】 。
“《飘》中的郝思嘉一直是我喜欢的女性形象 , 在每个艰难时刻 , 都永不屈服 , 也永远说着那句经久不衰的话:我现在还没空去想这些 , 等明天我再去想吧 , 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 ”
是的 , 就带着热忱笃定地前行吧 , 明天会更好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