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医生诊断抑郁症,有的诊断双相障碍,我的孩子到底是什么病?( 三 )


患者回忆 , 换做以往 , 他一定会大发脾气 , 甚至可能跟那人打架 。 但当时他的反应从表面上看比较平静 , 只是赶紧拉着女友离开了酒吧 。 他说:“我当时内心是有火的 , 但好像被压制住了 , 发不出来” 。 但因为这貌似“理性”的举动 , 反而让女朋友认为他非常懦弱无能 , 结果与他大吵一架 。
还有不少患病后出现激越状态 , 在家里砸东西、对父母大发脾气的青少年来说 , 服用心境稳定剂后 , 虽然心情还是一样糟糕 , 但脾气缓和多了 。
可见 , 心境稳定剂可以抑制患者在应激状态下的情绪反应 , 这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 既可以降低意外发生的风险 , 也可以减轻患者因情绪剧烈波动而感受到的痛苦 。
03、疯狂购物、进食不等于轻躁狂/躁狂
成瘾疾病、或者类似于成瘾的行为 , 有时候也容易被精神科大夫认为属于躁狂/躁狂发作 。 比如物质成瘾、暴食行为、疯狂购物等 。
成瘾行为中的愉悦、放松和兴奋感与躁狂/轻躁狂有很大区别 。
躁狂/轻躁狂发作往往持续好几天 , 在这一段时期内 , 患者的整体情绪是高兴、愉悦的 , 思维奔逸、精力充沛、爱夸夸其谈 , 自我评价过高 , 遇事过于乐观 。
但成瘾行为则不同 , 成瘾疾病的患者只有在想到、准备实施、以及实施成瘾行为时有兴奋的体验 , 对其它事物或自我评价方面并没有过度乐观 。 而且成瘾行为结束后 , 他们通常又陷入内疚、自责、痛苦的状态 。
就拿暴食行为来说 , 国外有学者将暴食相关的病症看作“食物成瘾” 。 患者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 内心压抑 , 又缺乏有效、健康的解压途径 , 而暴食几乎是他们唯一的解压方式 。
|有的医生诊断抑郁症,有的诊断双相障碍,我的孩子到底是什么病?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一想到吃美食 , 马上产生心理渴求 , 有暴食的冲动 , 心里兴奋、期待 , 然后难以遏制地开始暴食 , 非常享受进食时放松、愉悦、不用想一切烦恼的美好感受 。 但进食后 , 他们又非常后悔、自责 , 情绪剧烈波动 , 更加自责 。
这就明显不是轻躁狂/躁狂发作 , 而是暴食障碍或者神经性贪食症的症状 。
还有疯狂购物 。 孩子得病后花钱大手大脚 , 总在网上买东西 , 不让买就发脾气 , 这是不是疾病症状?是不是轻躁狂/躁狂发作?很多家长迷茫和恐慌 。
其实并不一定 。 在父母眼中孩子“过度”购物 , 有可能是亲子双方的消费观念不一致 , 也可能是孩子内心压抑 , 借购物来排解苦闷 。
当然 , 也有可能是孩子认为自己能力超强 , 未来肯定会挣很多钱 , 自信心爆棚 , 认为现在多花一点没关系 。 这就涉及到真正的轻躁狂/躁狂发作了 。
有的孩子甚至有“学习成瘾”的表现 。 我们最近接诊的一位患者 , 他在中学阶段非常拼命地学习 , 即便身体疲惫 , 他还会强迫自己提起劲来、保持兴奋感继续学习 。
我们在深度催眠下发现 , 他疯狂地学习的原因竟然与一个视频有关 。 他在中学阶段 , 曾经看过一个网络视频 , 核心内容是一位年轻人问高僧 , “取得成功后会有什么感觉?”
高僧说 , “你自己在水下潜行 , 屏住呼吸直到极限 , 再猛然抬起头露出水面呼吸 , 那便是成功的感觉 。 ”
这位患者理解为只要能达到极限 , 就能体验成功的感觉 。 所以他不断强迫自己玩命般地学习 , 希望达到极限后能体验成功 。 这种表现从表面来看 , 容易被误判为轻躁狂发作 , 但实际上并不是 。
另外 , 轻躁狂/躁狂也有可能是躯体疾病引起的 , 最常见的比如甲亢 。 对于这一点 , 大部分精神科大夫已经有意识 , 诊断前会让患者先接受相应的躯体检查 , 排除这方面的可能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