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把配方印在瓶身,激进的成分营销?

【品牌|把配方印在瓶身,激进的成分营销?】文|时趣
在很多行业 , 配方不会公开展示 , 甚至有的保密级别非常高 。
比如可口可乐的配方 , 据说一直被存放在银行保管库内 , 后来被存放在可口可乐博物馆的保险箱里 。
然而 , 有的化妆品品牌却把配方印到了瓶身上 。
据了解 , 这是国外的一个护肤品牌 , 是一对夫妻Myriam和Eric Malka创立的 。 Ingredients在推出后不久 , 品牌就已在香港和澳门建立了经销商 , 目标在于拓展中日韩亚太市场 。 在此之前 , 两位还创立了品牌The Art of Shaving , 最终卖给了宝洁 。
可以看到 , Ingredients在每个产品瓶子的正面公布了每种成分的百分比 , 而且成分相对简单 , 大概每款产品成分只有7、8种 。
对于Ingredients这样的操作引起了国内不少化妆品及营销行业人士的关注 。 其中热议居多的问题就是:配方泄密 , 品牌产品会不会被模仿?还有 , 品牌“贴配方”激进的营销方式会不会被模仿?
首先 , 配方到底会不会被模仿?
想必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 , 以及信息透明化 ,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化妆品的功效 , 对于成分的认知程度也越来越高 , 在选择护肤品时也越来越理性 。
根据小红书社交平台的关键词搜索 , 光是包含成分美妆的笔记和种草就高达450多万 。 在豆瓣“我爱化妆品”小组搜索关键词“成分” , 出现了将近8000条的帖子 , 这些帖子的内容大多都是分析某款护肤品的成分 , 以求更科学的护肤 。
另外 , 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 , 2019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为332亿元 , 占整体护肤品市场13.6% , 预计到2024年 ,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将达1010亿元 , 占整体护肤品市场22.9% 。
在这样的一个消费环境下 , 不少品牌或者企业个人摩拳擦掌 , 跃跃欲试 , 也开始进军化妆品市场 , 试图分一杯羹或者变着花样吸引“消费者” 。
就拿食品饮料行业来说 , 今年就有不少食品开始“美妆化” , 在食品中添加各种成分 , 像玻尿酸、胶原蛋白、虾青素等原本只在美妆护肤产品中出现的成分 , 也开始以组合的方式 , 甚至成为某个食物主打的成分 , 占据了更加突出的地位 , 比如熬夜糖、可以喝的玻尿酸、胶原蛋白粉、透明质酸咀嚼片等 。
可以看到 , 随着成分功效型品牌的不断创新 , 也带动了其他领域对成分功效的关注 , 并促进了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 。 以前可能更多是单个成分的添加模仿学习 , 而现在是一个品牌创新大胆的将配方“公诸于世” , 那势必也会带来不少品牌的系统型模仿和学习 。
当然 , Ingredients品牌之所以如此“大胆” , 或许也知道模仿的成本和失败概率 , 毕竟按照同样的成分和比例配比出来 , 却不一定是同样的东西 。 要知道 , 化妆品的活性成分是产品实现所宣称功效的前提 。 但是产品的功效除了离不开功效成分 , 还需要配方技术、产品的稳定体系、活性成分的传输体系等多个方面的互相配合 。
“贴配方”会不会被模仿?
对于成分党来说 , 大部分都会根据产品的成分来判断这款护肤品是否适合自己的肤质 , 以及和自己其它正在使用的护肤品是否会产生成分冲突 。
而Ingredients品牌将配方贴在瓶子上 , 可以说非常契合当下成分党的诉求 , 消费者在购买护肤品时 , 可以清晰看到产品里有什么 , 哪些成分占比较高 , 不同成分的组合会带来什么功效 , 一方面可以提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的决策效率 , 而不是以好看的包装或者明星同款等元素盖过产品成分;另一方面 , 通过详细的配比信息 , 简约的成分构成也可以吸引成分党的注意 , 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