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李松蔚:心理咨询可以给出常识的声音( 二 )


【李松蔚|李松蔚:心理咨询可以给出常识的声音】(系统式)家庭治疗隶属于后现代这个大的哲学领域 。 而后现代和现代存在一个基本的分歧 。 我之前学的所有心理学 , 包括临床心理学、心理病理学的东西 , 全都是由一帮专家通过实证研究、经验研究或是主观投票 , 制定了一套关于心理健康的游戏规则 , 以判断什么样的行为是健康的、什么样的行为是有问题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需要校正的 。 一个很极端的例子是 , 在第三版的DSM诊断手册(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 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中 , 同性恋是病 , 但到第四版就不是病了 。 在这个体系中 , 专家们可以通过投票来决定健康和非健康的边界规则 。
我当时只是隐隐约约觉得 , 那帮长着白胡子白头发、正襟危坐地投票的人 , 他们只能代表一种声音 。 但是要怎么做我也不知道 。
李松蔚|李松蔚:心理咨询可以给出常识的声音
本文图片

▲李松蔚图/受访者提供
不用非得跟别人一样才能活下去 , 是时代的进步
后现代的心理治疗认为 , 什么问题能够成为问题 , 什么东西是好的或者有意义的 , 这个事可以由你决定 。 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选择对自己有用的 , 但是不存在一个权威说他比你正确 。 这是一种更为多元但同时可能更为混乱的价值体系 。
我对它也许有过一种模糊的认同 , 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真的可以把它应用到现实当中 。 因为如果你说抑郁是病 , 而他说不是怎么办?以前我可能就会觉得那不行 , 那会很乱 。
但系统治疗让我意识到这个事是可以解决的 , 不需要统一 。 比如 , 假设有个大学生说 , 我一直都不喜欢我的这个专业 , 我想去画漫画 , 但是我爸妈不同意 , 而且我也没有力量去反抗他们 , 所以我每天学得很痛苦 , 甚至导致我抑郁了 。 当我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拿到了一个诊断 , 学校也通知我爸妈说我抑郁了以后 , 他们就不逼我了 , 同意我休学在家画漫画 , 我变得很快乐 。 系统治疗这个时候可能就会说你抑郁得很“好” , 在这个学生的系统里 , 抑郁不是病 , 而是一个获得自主空间的工具 。
这种看法在现代心理学里当然是离经叛道的 。 后者认为符合抑郁的诊断标准就是病 , 是病就得吃药 。 但系统治疗代表的是一种回答问题的方式 , 它会把问题还原到一个系统的场景里来解决 。 这个问题谁说了也不算 。 所有利益相关者 , 或者所有对这个问题有责任有义务的人 , 大家坐下来聊聊 , 咱们商量着办 。 哪怕我们商量的结果跟社会主流的声音不一样也没关系 , 我们商量好了就按我们的来 。
2008年四川地震后 , 我参加了一个灾后心理援助项目 。 当时我们要发问卷 , 有的老百姓不识字 , 看不懂我们写的是什么 。 当时我们拿着肥皂牙刷这些小礼品 , 一户一户地敲门 , 问当地人愿不愿意帮我们填一份问卷 。 我能清楚地感觉到他们不耐烦或者听不懂 , 或者觉得这东西一点都不重要 。 但是考虑到我们带来了生活物资 , 他们觉得还是要对你礼貌一点 。
当时一些北京的专家关心的是 , 受灾群众在地震以后会不会闪回(闪现地震当时的画面) , 闪回的频率是多少 , 他们会给自己的睡眠质量打几分 。 他们提的很多问题其实是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里的一些具体条目 。 但当地人关心的是 , 你是从北京来的 , 那你能不能帮我们反映一下我们现实层面的问题 。 对当地人来讲 , 如果出现了闪回 , 他会把这个东西当成一个笑话跟他旁边的人讲 , 而他们都不会觉得这是个问题 。 但是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美国 , 人们就会觉得他有PTSD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