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现代”家庭教育?——孩子的品质,藏着父母的素质( 四 )


做父母的要接受自己 , 也要接受自己的孩子 。 孩子在记事了以后 , 尽量让他做适合做的事情 , 要避免一个陷阱 , 就是“面子诱惑” 。
中国人很讲究面子 , 家长常会说 , 我的孩子一定要进那个班 , 一定要做这个事 , 哪怕他不喜欢 , 也要逼着他把这个事情做起来 。 然而面子只给别人看一秒钟 , 之后都是自己承受 。 你要比较一下 , 为了这一秒钟 , 你最后付了多少代价 。
很多中国父母不肯接受自己平凡的孩子 , 一旦孩子考试成绩不如同学 , 他们就非常抓狂 。 可是 , 如果孩子真的已经尽力了 , 父母又何必心怀执念、一味强求呢?
要知道 , 孩子不是为父母而活 , 他有自己的人生 。 接受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平庸 , 努力发掘他的擅长之处 , 帮助他树立起良好的观念 , 让他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 , 快乐地过一辈子 , 这不是很好吗?
02、陪伴、鼓励与引导
从女儿来到世间的那天起 , 我和我太太的想法就是让她每天都过得开心 。 那时我在美国当教授 , 研究压力很大 , 当然好处是可以自己支配时间 , 所以我会每天抽时间和女儿玩耍 , 陪她在家里的后院玩游戏 , 陪她在夜晚看星星 。
我和我太太的体会是 , 孩子小时候父母一定要多花时间去陪伴 , 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 和孩子建立感情 , 成为朋友 。
在中国有一个常见现象 , 小孩子摔倒了 , 父母或爷爷奶奶会马上冲上去把他扶起来 , 帮他擦干净 , 不停地告诫他不能踩水坑或玩泥巴 。 而西方的家长则会认为 , 让孩子玩得脸上身上一塌糊涂才好 。 因为在玩的过程中 , 孩子的好奇心和专注力就会被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 , 并且发展出自己的个性 。
我们家几乎所有的假期就是陪孩子到处玩 , 去哪里不重要 , 陪伴很重要 。 孩子们长大后不会记得小时候玩过的地方 , 但那种玩时快乐的感觉 , 享受父母陪伴的感觉 , 会在他们人格形成中留下深深的印迹 , 对他们未来的人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
当进入高中后 , 孩子的课业变得繁重 , 每天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 , 压力很大 。 再加上进入了青春叛逆期 , 所以这个时候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讲究方法和策略 。
第一是鼓励孩子 ,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
经济学强调预期的作用 , 管理好预期是政府最重要的一项任务 。 作为父母 , 我们需要管理好自己对子女的预期 。 “望子成龙 , 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 , 但要避免对孩子期望过高 。
有的父母 , 孩子考了90分 , 一看隔壁孩子考了95分 , 马上就批评自家孩子 , 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 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鼓励孩子 , 帮助他树立信心 , 这样他才会建立起积极的自我驱动力 。
二是要善于引导 。
很多中国家长经常以“我是为了你好”为借口 , 强迫孩子服从安排 , 这通常只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
在和女儿沟通时 , 我太太就很讲究方法 。 例如面对A和B两个选项时 , 我太太心里希望女儿选A , 但会先和她分析讨论这两个选项的利弊 , 在讨论中不经意地说B貌似更好 。 青春期的孩子通常不会大人指哪里去哪里 , 极可能和大人反着走 。 我太太的方法就是引导女儿自己去独立分析后选A 。 如果一开始就大谈选A的好处 , 在心理上想迫使她选A , 那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
三是要有同理心 , 要理解和支持孩子 。
女儿一直对数学很畏惧 , 所以我和我太太在这方面花了不少功夫 , 我们会把她的数学书先看了一遍 , 找出解题的方法 , 然后陪她一题一题地练习 , 不断鼓励 , 帮助她建立解题的自信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