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 || 周有光:真正的教育是不断地了解他人深刻地认识自己

前沿观察 || 周有光:真正的教育是不断地了解他人深刻地认识自己
文章图片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 ,
原名周耀平 , 出生于江苏常州 ,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 。
早年研读经济学 , 1955年调到北京 ,
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 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 。
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 ,
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 。
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
前沿观察 || 周有光:真正的教育是不断地了解他人深刻地认识自己
文章图片
真正的教育要唤起孩子们的好奇 , 开阔他们的视野 , 激发他们的思考 , 审视他们的价值和信仰 , 检验他们的设想 , 让他们能不断地了解他人 , 同时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
我自身不断思考的习惯和我所受的学校教育是有关系的 。 我那时的老师非常提倡兴趣 , 他们认为 , 如果对一样东西没有兴趣 , 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学好 。
我先是在圣约翰大学学习 , 那是一所教会学校 , 有比较好的教学条件 , 图书馆书报杂志很多 。 老师非常鼓励我们去图书馆广泛阅览 , 培养兴趣 。 另外 , 老师还教我们怎样阅读 。
大一时 , 我们每天去图书馆看报 , 有一个英国老师会跟我们讲每天应该怎么看报 。 他说读报时要问自己:今天新闻中哪条最重要?为什么这条新闻最重要?这条新闻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不知道就去查书 。
后来我们按照他的方法去看报 , 真的很有收获 。 以后我把这种方法用在读书、做研究上 。 这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 。
前沿观察 || 周有光:真正的教育是不断地了解他人深刻地认识自己
文章图片
▲上海圣约翰大学
圣约翰大学的老师们始终执着地秉承一个信念:真理与自由密不可分 。
他们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 ,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 。 因为兴趣只能是自然产生的 , 是勉强不来的 。 现在的孩子们没有一丁点自已的空间 , 兴趣也就没有了生长的土壤 。
我上的中学、大学都是当时最好的学校 , 但我们的学习非常轻松 , 中学时9点钟才上课 , 上午上正课 , 下午是游艺课 , 包括图画、音乐、写字等内容 , 不考试不计分数 , 很轻松 。
我们那时没有任何家庭辅导 , 学得很快乐 。 我还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不少语言学方面的书籍 。 兴趣就这样慢慢产生了 。
我们当时的老师强调兴趣 , 认为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 。 兴趣是自己产生的 , 不是外来的;是必然的 , 不是偶然的 , 一个人一定会对某事或某物产生兴趣 。 必然的兴趣同偶然的机会结合 , 就能成就事业 。
那时的教育方法有好的一面在于 , 学生有时间从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 有时间从事勤工俭学活动 。 现在的教育给家庭和孩子的负担太重了 , 孩子没有自己的时间 。
小学、中学不能学得太多 , 要给孩子们时间玩 。 一个人有空余时间才会去思考 。
前沿观察 || 周有光:真正的教育是不断地了解他人深刻地认识自己
文章图片
我们那时中学小学有许多很优秀的老师 , 他们会让人觉得很轻松 。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中学语文老师吴山秀先生 , 他为开阔我们的视野 , 不断给我们讲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 , 经常请名人来校讲演 。 那时的教材是文言 , 但他提倡白话文 , 介绍好的白话文章给我们看 。
一定要轻松才能学得好 , 紧张是学不好的;压力越大不一定就学得越好 , 压力太大学习效果反而不好 。
我主张教育要提供宽松的环境 , 要给孩子留有空间 , 这样他们的兴趣必然会自由生长 。
我的曾外孙6岁从美国回来 , 最爱看福尔摩斯 。 他们从不评什么“三好学生” , 认为评等级排队会使其他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老师也不布置家庭作业 , 他们回家后没有作业 。 读书都是自动的 , 不是强迫的 。 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与我们现在的很不一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