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芸朵妈妈 尿蛋白“+”是什么情况?到底要不要处理?


药师芸朵妈妈 尿蛋白“+”是什么情况?到底要不要处理?
文章图片
药师芸朵妈妈 尿蛋白“+”是什么情况?到底要不要处理?
文章图片
【药师芸朵妈妈 尿蛋白“+”是什么情况?到底要不要处理?】
药师芸朵妈妈 尿蛋白“+”是什么情况?到底要不要处理?
文章图片
药师芸朵妈妈 尿蛋白“+”是什么情况?到底要不要处理?
文章图片

尿常规中尿蛋白这个项目一般都是阴性 , 当出现“+”时多意味着肾可能出问题了 , 这也是不少患者前来肾内科门诊就诊的原因 。 这个时候患者多数不会有什么症状 , 有的仅仅是单位体检查出来的 , 而医学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科 , 患者没有专业知识 , 看到这样的化验结果有的人就会焦虑 , 六神无主 , 害怕是不是什么大病或者治不好的病 , 这种心情、状态我作为医生特别能理解 , 临床上也碰到过不少 。
为什么健康人不会出现尿蛋白阳性?●这点有必要先弄弄清楚后面理解起来才简单 , 言归正传 , 也就是说在生理状态下我们的尿液是不会出现蛋白或者仅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排出(一天之内小于30mg , 这属于正常现象 ,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那这究竟是“谁”的功劳可以把“蛋白\"牢牢控制在体内而不通过尿液往排出体外呢?这主要是我们双侧肾脏中的“肾小球”所发挥的作用 。 我举个例子给大家听 , 我们住的房子最基本的结构是“砖”组成 , 同理肾小球也是一样 , 它就是肾脏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
●而肾小球还可以继续往下细分 , 它是由众多的小动脉(如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等)所构成的一个团状结构 。 而肾小球里这些小动脉的血管壁又是由内皮细胞、基底膜、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所构成 。 就此形成一张具有半透膜性质的滤过膜 , 在肾小球内压的作用下像肌酐、尿素、尿酸等小分子代谢废物就会被轻易的过滤出去 , 从而排除体外 , 这就是肾脏在发挥它的“代谢、排毒”功能 。
●那为什么正常情况下“蛋白”不会被这张半透膜过滤出去呢?大家请注意我上面所讲到的“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 。 它非常重要 。 因为从微观角度来看 , 足细胞是终末的分化细胞 , 它通过稀疏的足突附着在基底膜上 。 而足突间裂隙由一层膜所封闭 。 有研究显示 , 足细胞有多种裂隙蛋白(如Nephrin、Podocin等) , 这些蛋白质分子相互插入构成了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分子筛” 。 它就是防止体内中、大分子量蛋白漏出的重要分子屏障 。 而一旦这些裂隙膜蛋白的缺乏或突变(疾病状态导致肾小球发生病变)就会引起“大量蛋白尿” 。
尿蛋白阳性的标准是什么?●那究竟达到多少量才算是有蛋白尿呢?在这我告诉大家 , 如果24小时尿液中蛋白排泌量在30-300mg之间 , 这种情况我们就称之为“微量白蛋白尿”;如果24小时尿蛋白含量超过300mg , 我们就称之为“蛋白尿” 。 这就提示肾脏可能已经发生了明显损伤 。 注意了 , 如果在“微量白蛋白尿期”单纯的化验“尿常规”尿蛋白不一定会提示“+” , 所以化验微量白蛋白尿是诊断早期或轻微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 更优于尿常规检测 。
●问题来了 , 有的患者是在门诊检查 , 工作又比较忙 , 收集24小时的尿比较困难 , 那也可用检测尿蛋白与肌酐的比值来替代(需要晨尿) 。 如果化验结果中3次“尿蛋白与肌酐的比值”中有2次升高(即≥3mg/mmol)在除外感染等其它因素影响后即可诊断为“微量白蛋白尿” 。 根据尿蛋白量具体的多少我们又可以将其分为肾病水平蛋白尿和非肾病水平蛋白尿两大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