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芸朵妈妈 尿蛋白“+”是什么情况?到底要不要处理?( 二 )


尿蛋白阳性与哪些疾病有关?●可能仅仅是单纯的生理性蛋白尿:这种类型一般不是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的 , 最多见的就是两种情况 。 第一种即“功能性蛋白尿” , 它多见于剧烈运动、发热、紧张等应激状态所导致的一过性蛋白尿 , 从年龄分布来看 , 以青少年多见 。 从化验结果分析 , 尿蛋白一般不会超过1个“+” 。 而第二种就是体位性蛋白尿(也就是说和体位改变有关 , 在直立和脊柱前凸姿势时最容易出现) , 也是多见于青少年 , 如果卧位尿蛋白就会消失 。 从化验结果来看 , 一般蛋白质排泄量<1g/天 。
●蛋白尿来源于肾小球:注意了 , 这是重中之重、最常发生的 , 也是很多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常见类型 。 也就是说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 , 通透性增高 , 导致血浆的蛋白质滤出并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 。 如果病变偏轻 , 尿中主要是出现以“白蛋白”为主的中小分子量蛋白质;如果病变较重 , 尿中除了会排泄中小分子量蛋白质外 , 还会同时排泄一些大分子量蛋白质 , 如IgG等 。
●蛋白尿来源于其他途径:如与肾小管相关 , 也就是说当某种疾病引起肾小管的结构或功能受损 , 这时候肾小管对于正常滤过的小分子量蛋白质(如β2微球蛋白、溶菌酶等)重吸收发生了障碍(正常情况下是可以重新吸收回血液中的) , 导致上述这些蛋白质从尿中排出 , 引发蛋白尿;如溢出性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轻链尿、横纹肌溶解引起的肌红蛋白尿、溶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肾盂肾炎、尿路肿瘤等疾病向尿液 中分泌蛋白质引发蛋白尿) 。
●我想通过我上面对人体出现尿蛋白阳性考虑方向的分析 , 我们再来看看它与哪些疾病有关联 。 如生理性蛋白尿多见于胡桃夹现象;肾小球性蛋白尿多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等;肾小管性蛋白尿多见于急性间质性肾炎、反流性肾病等;溢出性蛋白尿如多发性骨髓瘤、横纹肌溶解、溶血等 , 这就是需要考虑的方向 。
出现尿蛋白阳性该怎么办?
●谈到应对方法 , 其实我并没有什么锦囊妙计可以让你的尿蛋白马上消失 。 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尿蛋白阳性不论是病理性的还是生理性的 , 那及时到肾内专科就诊、寻找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是什么才是关键(如考虑是肾小球相关疾病引起的可能还要进一步做肾穿刺来病理明确) 。 现在临床上都讲究精准医疗 , 只有找到原因然后对症处理才有可能消灭蛋白尿(不同的原因引起的蛋白尿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 需视每个人病情不同而个体化选择) , 下面我就拿出几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病例与大家一道分享 。
●案例①:这是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 因为四肢皮肤有出血性斑点 , 于是家长带到我院皮肤科就诊 。 化验尿常规时发现蛋白尿 , 考虑是紫癜性肾炎可能性大 。 后收住我科 , 由于小朋友蛋白尿量也不多 , 也没有显著的肾脏受累 , 属于轻症病例 。 所以治疗上也没有过多的干预 , 排除其它继发性肾病可能性后好转出院 , 门诊复查蛋白尿一直是阴性(该病多数表现轻微 , 属于自限性疾病 , 所以少量蛋白尿也无需过多的干预) 。
过敏性紫癜皮肤表现
过敏性紫癜皮肤表现
●案例②:这是一位青年女性 , 因为血尿、四肢浮肿、血压升高过来门诊就诊的 。 门诊查尿常规蛋白“+++” , 血压也偏高 , 所以收住入院进一步寻找原因 , 后肾穿刺出现是IgA肾病 。 但这个人病情比较重 , 已是肾病综合征状态 , 所以治疗上一方面是足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强效抗炎 , 另一方面予以RASS抑制剂(如缬沙坦、厄贝沙坦、培哚普利等这类药)控制血压、降低尿蛋白、保护肾脏 , 好转很快 , 现在尿蛋白维持在+ , 完全恢复正常生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