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生养命 接下来一个月,宜吃甜,忌吃这3类食物( 三 )


既能补中益气 , 又能健脾养胃 , 非常适合秋季食用 。
茯苓
茯苓自古就被视为“八珍”之一 , 寄生于松树根上 , 得根之气味 , 树之精华、松之神灵而伏结而成 。 不管寒、热、风、湿邪 , 将它与各种植物配伍 , 都能够共同发挥独特功效 , 故又有“四时神药”的美誉 。
茯苓味甘 , 性平 , 归心、肺、脾、肾经 , 利水渗湿 , 健脾宁心 。 而茯苓糕也是从古流传至今的美食 。
做法:面粉200g、茯苓15g、发酵粉3g、泡打粉3g、白糖20g、各种干果适量、 清水200g 。 茯苓打成粉 , 和面粉、泡打粉、糖混合后过筛 。 发酵粉和清水混合后静置10分钟左右 , 倒入 , 搅拌成比较稠的面糊 。
将面糊放于温暖处发酵至2倍大 。 取一个大点的容器 , 底部及四周抹油 , 将发酵好的面糊倒入 , 上面撒些干果 , 蒸锅里水开了以后蒸半小时即可 。
以上几种都是天然甘甜的食物 , 对脾胃最为有益 , 而后四种 , 山药、莲子、茯苓、芡实 , 更是有“四神”之称 , 这四味一起做成食物 , 健脾养胃的效果更佳 , 芡实收敛滋补 , 能抗衰延年 , 最益脾胃;怀山药益脾生津;苓健脾化湿;莲子养心健脾 , 对胃肠有保护作用 。
喜欢吃荤的朋友 , 可以煮上一道四神老鸭汤 , 秋季鸭子正肥美 , 且鸭子性凉 , 即使在干燥的秋季食用 , 也不会上火 。 民间一直有煮汤“没鸡不鲜 , 没鸭不香”的说法 , 鸭汤看起来清淡 , 但喝起来却浓香满口 。
四神老鸭汤
做法:老鸭斩块 , 汆水捞起;将莲子、茯苓、芡实和山药洗净 , 清水浸泡半小时 。 砂锅内放入食材 , 武火煮20分钟后 , 转文火煲一个半小时 , 加点盐调味即可 。
若是平时长期在外 , 饮食上多有不便 , 也无法满足能一天之内吃上这些天然的甘味食物 , 我们可以备上一些用甘味食物做成的即食小糕点 , 随身携带 , 无论出差或是办公 , 都能随时随地吃上一块 , 养养脾胃 。
这款茯渭糕 , 就是在四神食材的基础上加以调配 , 增加了红枣、麦芽、山楂、白扁豆、薏苡仁、和人参 , 不但口感和营养更丰富 , 在这些食材的相互搭配调性上 , 也能起到互补的作用 。
茯苓主祛湿 , 帮我们把身体中多余排不出的水分给化解出去 , 脾属土 , 最恶水湿 , 茯苓就起到了帮脾土清除水湿的作用 , 体内的湿气少了 , 脾胃运化就会逐渐恢复 。 茯苓是先降后升 , 在降水的同时 , 使脾气向上升 。
薏苡仁可以清除我们体内的湿浊之物 , 但却和茯苓不同 , 茯苓向上走 , 薏苡仁是向下走 , 这两种一上一下 , 一升一降 , 一起用力 , 使我们的体内的圆运转起来 。
加上芡实、莲子和山药 , 这三种在健脾的同时又起到收涩的作用 , 可以把我们补进来的营养 , 都给固住 , 不至于流散出去 。
白扁豆健脾和中 , 人参是益气 , 补脾阳的 , 这个搭配里 , 山药、莲子、白扁豆 , 滋补脾阴;人参补脾阳;茯苓芡实祛湿 , 收涩 , 这样一来整个方子有阴有阳 , 有升有降 , 平和有偏 。
故而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脾胃不适 , 无论是寒、湿、火、堵 , 都能被这些搭配好的食材给清理化解掉 , 而且为了保证其中的营养不流失 , 采用低温烘焙的方式 , 能完好锁住其中食材中的性味和营养 , 且烘焙出来软糯香甜 , 老年人吃着也很轻松 , 不费牙 。
将传统白糖作为调味品改成麦芽糖 , 更为健康 , 低脂的亚麻籽油 , 对身体方方面面的养护都很好 , 低脂又健康 。
轻轻一掰就开 , 不粘牙 , 不干不噎 , 吃上去有山药的甘甜 , 莲子的清香 , 这11种食材相配 , 味道上并不突兀 , 相对来说比较平淡 , 也正符合秋季饮食的甘和淡二字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