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拷问,不止于诺奖 | 头条( 四 )
而同时 , 互联网和教育培训行业 , 成为职场抑郁的“重灾区” 。 教师中亚健康心理患者占到72% , 其中61.2%的中小学教师有焦虑征兆 。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 , 每天校园里 , 一群不太开心的老师教着不太开心的孩子 。
中国的孩子不是没有千里马 , 而是累死在起跑线上 。
中国的孩子不是不能得诺奖 , 而是被搞死在了通往诺奖的路上 。
这些道理都懂 , 痛心疾首者、振臂高呼者也不少 , 但是“海棠依旧” , 这才是殊可痛者 。
文章图片
海淀妈妈的鸡娃计划
我们的家长也不傻 , 揠苗助长、种树郭橐驼传的道理古人都明白 。 禾苗、树木的生长况且需要遵循自然规律 , 何况人呢?为什么这么着急上火下手这么狠呢?
道理也很简单 , 因为怕分流 , 怕成为人生输家 , 全民焦虑了 , 家家都“卷”了 。 不管三七二十一 , 先占得一个位置 。 什么掠夺式发展、血汗工厂 , 在孩子的前途命运面前 , 还是可以接受的 。 什么兴趣、特长、健康 , 甚至将来的幸福人生 , 都是可以为当下让一让路的 。
今年中考 , 看一看北京几所名校的录取率就知道了 , 一分一操场甚至三操场不再是梦想 。
文章图片
诺奖获得者中村修二批判了整个亚洲的教育制度 。 他认为 , 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非常糟糕 , 中国和韩国皆如此 , 教育的唯一目标是考入著名大学 。 亚洲的教育制度浪费了太多的青春和生命 , 应该因材施教 , 让年轻人学习不同的东西 , 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
在2001年 , 日本喊出了“50年30个诺贝尔奖”计划 , 也是从2001年小升初开始 , 大力推行所谓的“宽松教育” , 旨在让学生“过上宽裕而又充实的学校生活” 。 为此 , 减少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两到三成 , 让有更多时间发展兴趣 , 包括探究、体育、艺术、劳技等 。
我们的对手尊重规律 , 持续发展 , 而我们呢?今日如此 , 10年、20年、50年之后呢?
比提出问题更重要的 , 是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总是容易的 , 而解决问题却显得艰难 , 但至关重要 。 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提 , 解决的路径却要我们一起寻找 。 从这个意义上 , 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 。 我们是行动者 , 也必将成为受益者 。
杭州张祖庆老师在一篇文章里给出的答案是:回到教育本质 , 重建底层逻辑 。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他认同雅斯贝斯的说法:“教育即生成 。 而所谓生成 , 就是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够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天赋的潜力 , 使其‘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 ”他认为 , 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管理机制的制订与建立 , 都要从是否有助于促进“‘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得到充分地发展”这个教育本质去思考 。 倡导或纠正 , 都要从这个基点出发 。
一言以蔽之 , 自上而下的教育管理者 , 唯有把“人”放在心里 , 重建底层逻辑才有可能 。
文章图片
祖庆老师讲得含蓄 , 我就摊牌吧 。 以我的拙见 , 还要做大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的蛋糕 。 严格划片招生 , 平均分配资源 , 确保校长、教师轮岗 , 消除家长择校焦虑 。 在课程设置上增加运动、读写、艺术和综合实践类课程的比重 , 压减学业课程 。 这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达到基本学业水平、人格形成非常有益 。 将教学自主权还给学校 , 将评价权更多还给家长和学生 。 让老师、校长、家长更加安心和静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2022年12月27日走亲访友好不好 2022年农历腊月初五走亲访友吉日
- 感性的女人也很美,不要把梦想留到下辈子去实现
- 2021年属牛人财运最好的月份
- 发型 选对发型,颜值翻倍,美到不敢相信
- 感性的女人也很美,生活不相信眼泪,想生存就要去奋斗
- 冻的帝王蟹可以直接蒸吗 冻的帝王蟹能不能直接蒸
- 自强不息是什么意思 自强不息的含义
- 女友是扶弟魔,男子被逼替未来小舅子出彩礼:我弟没娶,我就不嫁
- 2020年12月出生的宝宝好不好,会好运连连
- 为什么有些人姻缘迟迟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