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翼|张天翼:写一部有关女性处境的小说,好像躲闪失败了( 五 )


我又在使用比喻句 。 好吧 , 大概是绝症 。
总之 , 《如雪如山》和我想要达成的好小说之间是有距离的 。 书出来后 , 差评确实少了些 , 但我对后续要写的东西也有计划 , 不会因为这本书的评价而用标签框定自己 。
文学与社会议题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来见你之前 , 我特意翻了翻《巴黎评论·作家访谈》 , 想在一些问题上表现得深刻一点、聪明一点 。 (笑)但我可能还是一个手艺人 , 更善于术 , 而非道 。 作家不给出路径和方法 。 说句很俗的话 , 看见就是一种力量 。
以前我们认为文以载道 , 文学要有匡正世道人心的作用 。 这给文学太重的担子了 。 现在很多媒介都可以分担这个任务 。 社会议题可以成为文学的题材 , 但文学是可以超越那些的 , 它最根本的是关注人 , 人大于所有问题 。 文学可以自由一点 , 去到更幽深细微之处 。 大家最好不要期待文学可以解决某个社会议题 。
之前有次参加活动 , 我遇到一位与我年龄相当、成名很早的女作家 , 活动上有读者提问 , 会不会对写作感到厌倦?我以一番热恋者的态度否定 。 后来活动结束 , 那位同行和我说 , 以后你会有厌倦的 。
我很好奇 , 那会是种怎样的感受?是失败吗?不会的 , 我并不害怕失败 。 是挫败感吗?挫败感每天都会有 。 当我变成一只老狗 , 学不会新的把戏 , 我可能会厌倦不停重复、技穷的自己 , 而不是写作 。
做文艺这行 , 天赋是基础 。 但天赋是有区别的 , 所谓“老天爷赏饭吃” , 赏你的是三荤一素加鸡腿还是一个大馒头 , 结果很不一样 。 通过天赋进入这个行当 , 做久了便会发现它其实没那么重要 。 我见过文字颇有灵气的作者 , 写一两年不写了 。 因为写作这个行当 , 对很多人而言并非一个最好的职业选择 。
最近我的愿望是写一部长篇小说 , 但囿于现实原因 , 很难开始 。
前段时间 , 我看到朋友搬到苏州定居了 , 好羡慕啊 。 如果离开北京 , 我可能会怀念在这个地方度过的时间 。 有些许瞬间 , 在和北京人建立情感联结的时候 , 我觉得北京接纳了我 。 当然 , 那肯定都是错觉 。
我会在这个城市一直住下去吗?从现实角度出发 , 我已经结婚了 , 丈夫的工作在这里 , 也落户了 , 就不得不待在这 。 这种生活往下走可能有这种生活的好处 。
我想了想 , 如果有平行时空 , 另一个我不会长久地待在一座城市 。 我也许不会选择结婚 , 更自由些 。 人生并非只有一条路 , 看似有得选 , 其实没得选 。 那种假象最让人痛苦 。
回到那个问题 , 你问我的创作母题是什么?是自由 。 《如雪如山》里面的女性都是不自由的 , 有些困在规训的笼子里 , 有些被无形的枷锁束缚 , 故事的结局可能并不那么好 , 我希望通过书写她们找到自由 。
(实习采访人员杨皓辉对本文亦有贡献)
【张天翼|张天翼:写一部有关女性处境的小说,好像躲闪失败了】南方人物周刊采访人员 王佳薇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