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马尾 解读蕉下的“钥匙”,是新生活方式的变迁( 四 )


一旦“三路不合一” , 可能隐藏着失败风险 , lululemon就曾折戟 。 2009年 , lululemon冒险推出了儿童副线品牌ivivva , 到了2019年 , 摸索十年未成 , 遗憾关停 。
原因也很简单 , Chip Wilson曾透露 , lululemon的目标群体 , 为“24-35岁、喜欢运动及旅行的女性” , 普遍“未婚未育” , 压根没有购买童装的需求 , 也无法向ivivva引流转化 。
从财报来看 , 蕉下的品类扩张已经轻松过关 。
2019年 , 伞具还一枝独大 , 贡献了蕉下86.9%的营收额 , 到了2022年上半年 , 其营收贡献已经下降到了11.8%;
而服装已经后来居上 , 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0.8% , 到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 , 一路上涨到17.5%、29.5%、25.4%、35.8% 。

而且 , 蕉下已经在多个品类跑通了爆品模式 , 于往绩记录期间 , 已有24款单品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的超级爆品 , 除了伞具 , 还有鞋履、打底裤、墨镜等等 。
在从1到N成功打破品类结界之后 , 目标市场也出现了指数级倍增 。
当下 , 蕉下聚焦的休闲及运动鞋服市场规模 , 2021年分别达到人民币1.1万亿元、2900亿元 , 远远超过伞具市场;此外 , 中国运动户外用品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到5990亿元 。

于公司而言 , 更多元的产品:其一是扩大了用户规模 , 从2019年到2021年 , 蕉下天猫旗舰店的付费客户群 , 从100万猛增到750万;其二 , 也提升了人均可单价和复购率 , 从2019年到2021年 , 蕉下天猫旗舰店的复购率分別18.2%、32.9%及 46.5% 。
而品类扩张、业绩增长的过程中 , 与用户深度连接互动的DTC模式 , 可以让品牌减少营销依赖 。
依靠DTC模式起家的lululemon , 其财报显示 , 营销成本仅占收入的2%——当然 , 这是lululemon作为成熟品牌的常态 。
相对之下 , 蕉下一度被诟病 , 对营销的依赖度较高 。 尤其是2021年 , 蕉下的广告和营销开支 , 占到了收入比例的24% 。
不过 , 仅仅关注比例其实有失片面 , 蕉下2021年营销开支大涨 ,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 蕉下拓展了多元新品类 , 而从支出回报比看 , 当年蕉下营收大涨203% 。
到了2022年上半年 , 营销支出占据收入的比重 , 已经大幅降至11.9% , 却依然保持了超过80%的高增长 。
今年上半年 , 营销费用大降之下 , 蕉下天猫旗舰店的用户规模 , 从去年同期的450万 , 增长到了550万 , 于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 , 购买两款或以上单品的用户占比分别为29.4% , 及35.8% 。
不难发现 , 于蕉下而言 , 增长可以兴于营销 , 但并不完全赖于营销 , 营销开关的遥控器掌握在自己手中 。
而以lululemon为参考指引 , 基于DTC模式 , 蕉下未来的营销费用占比 , 还有大幅下调空间 。
综上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 , 因此 , 性价比总是波动的 , 但对美好生活方式的追求却是恒久的 , 物质层面的产品功能需求满足之余 , 精神情绪价值也不可忽视 , 而这也是众多生活方式品牌们 , 长期逆势高增长的共性原因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