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养 “不孝,留学生,裸照,求包养,北大”,摘掉标签之后是心酸

最近一位辱骂父亲的女留学生 , 引发了全网震惊 。
这个事件简单来说 , 就是一位父亲辛苦供养女儿去西班牙留学 , 自己省吃俭用 , 压力山大 , 而女儿却不思感恩 , 在社交平台各种辱骂父亲 。
而这个事件激起这么大的反响 , 一方面是女孩言辞太过激烈 , 辱骂的话语之恶毒 , 肮脏 , 令人不敢想象 , 另一方面就是女孩疫情期间上过新闻 , 为了逃避隔离 , 而不惜跳窗逃跑;
再加之女孩的父亲是北大毕业 , 任何一个元素都太扎眼 , 女孩成功出圈 , 接受全网批判 。
01
不孝 , 留学生 , 裸照 , 求包养 , 北大...
这些刺激性的标签 , 让人眼花缭乱 , 很容易忽视本质问题:为何一个北大的父亲 , 会教育出这样槽点满满的白眼狼?
难道养娃跟投胎一样 , 是门玄学?
很多人认为 , 这是过分娇纵宠溺的后遗症 , 很多老父亲遵循着“富养”女儿的观念 , 结果养得女儿不识人间辛苦 , 也不知父母艰难 , 只一味的予取予求 。
这当然是症结所在 , 但看完几段女儿嘶吼着和父亲大吵大闹的视频后 , 我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愤怒和反感 , 而是悲哀 。
视频里的女孩 , 歇斯底里 , 大喊大叫 , 我不认为她是在演戏 , 更倾向于她当时完全陷入了“儿童自我状态” , 不是用成人模式在和父亲沟通 , 反而用一种防御性攻击 , 在和父亲对抗 。
而父女之间这种交流状态 , 显然不是偶然为之 , 更像是一种常态模式 。
从视频里来看 , 如果不代入家长或孩子的角色 , 单纯是看客 , 就会觉得这个女孩简直有病 , 连块叉烧都不如 , 但如果代入家长或代入孩子的角色 , 又会觉得整段对话模式简直让人窒息 。而父亲身上问题也很多 。
首先 , 亲子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雷区是 , 父母教育孩子要用描述性语言 , 不要用定义性语言 。
比如 , 父亲觉得应该早睡早起 , 女儿却睡到十二点才起来 , 父亲可以教育女儿 , 但不能单纯定义女儿这样做就是不正常 , 更不能反复说“女儿 , 做个正常人吧” 。
希望女儿早睡早起 , 这样身体健康一点 , 但是反复强调让“女儿做个正常人” , 已经在否定女儿是个正常人了 , 那孩子就会按照父母的“期许” , 越来越不正常 。
其次 , 不好的亲子关系 , 或者说是婚姻中的亲密关系 , 都很容易陷入“我好你不好”的模式 , 一个人扮演苦口婆心的好人 , 另一个人“被迫”扮演凶神恶煞的坏人;一个人扮演受害者 , 另一个人被迫扮演“施害者” 。
所以 , 流水的渣男 , 不换的吸渣体质 , 本质上也是因为受害者在培养施害者 。
这样说 , 可能会让大家误会我在为女孩洗白 , 但其实这篇文章 , 我更倾向于以一个家长的心态 , 单纯只做心理分析 , 而不是道德评判 。
因为从支离破碎的对话中 , 我确实觉得父亲在不断强化这种畸形的亲子关系 。
这也是我要说的第三点:家庭关系的秩序 , 更多是有父母主导甚至构建的 , 如果家庭秩序出问题了 , 父母是第一负责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