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百分百 下腹痛,可能是哪些疾病的征兆?男女也有不同,5种情况尽快就医( 二 )


癌症病患接受化疗两周后 , 如果出现发烧合并右下腹痛 , 腹泻甚至出现血便 , 比起阑尾炎第一个要考虑白血球水平降低导致的肠炎 , 这在艾滋病患者身上也会见到 。 影像学检查可见到盲肠的肠壁水肿增厚 。 即时的广谱抗生素及支持性治疗即可免去肠缺血穿孔导致的手术 。
大肠的憩室炎
下腹痛还可能是大肠的憩室炎 , 通常发生于中老年人 。 原则上左右两边的大肠都有可能产生憩室 , 不过因为种族可能有区别 , 比如西方人的憩室多位于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 表现为持续数天的左下腹痛 , 而东方人好发于升结肠 , 表现为右下腹痛 , 且合并发烧、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 。 四分之三的患者病情单一 , 通过口服或注射抗生素治疗 , 控制好饮食避免肠道负担即可改善 , 只有少部分的病人会憩室穿孔合并广泛性腹膜炎而需要手术 。
克罗恩病
【健康养生百分百 下腹痛,可能是哪些疾病的征兆?男女也有不同,5种情况尽快就医】肠道炎症性疾病-克罗恩病是一种受到遗传和环境交互影响 , 会反复发作的终身疾病 , 具体致病成因不明 。 有可能发生在全肠道 , 不过常发病于小肠与大肠 , 其交界就是右下腹的位置 。 会有慢性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 。 有时也会合并关节炎、虹膜炎、结节性红斑等肠道外的症状 。 在大肠镜检查中 , 特征为跳跃性的肠道炎症 , 也就是一块一块的炎性刺激 , 中间是正常的状态 , 粘膜慢性炎症呈现鹅卵石状、长型纵向的溃疡及可能发现肛门瘘管及脓疡 。
治疗克罗恩病可以使用免疫调节药物或生物制剂 , 如果克罗恩病反复发作 , 有些人会形成肠道狭窄或产生瘘管 , 影响吸收 , 导致腹泻 , 此时就需要外科手术 , 把瘘管分开 , 或是运用大肠镜或小肠镜把狭窄处拓宽 。
右下腹的各种疼痛很容易与阑尾炎混淆 , 病史询问和图像检查是诊断疾病的利器 , 尤其CT扫描可以清楚看到盲肠、阑尾、憩室有没有炎症 , 或是否已经形成脓疡、影响范围多广 , 都能发现 。
左下腹痛可能原因便秘
左侧的下腹痛一般来说没有特异性 , 常常是便秘引起的下腹痛 。 粪便通常会积在乙状结肠、直肠 , 易便秘的人 , 乙状结肠比较长也比较弯曲 , 而且乙状结肠可能从腹部的左侧跑到中间 , 因此便秘引起的腹痛也有可能会在左侧或下腹中间 。
通常医生会询问病史 , 了解病人排便的频率与粪便的形状 , 就能判断病人是否便秘 , 有时候也会头痛X光影像学检查 , 可以清楚看到肠道中堆积许多粪便 。
要治疗便秘 , 首先建议充足的水分和纤维的摄取 , 每天的纤维摄取量需要30克以上 , 水分至少要2000ml以上 。 其次是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 每个人的排便习惯不同 , 建议可利用饭后30-60分钟尝试排便 , 利用进食后胃部膨胀 , 刺激神经 , 将信号传到结肠 , 在此时蹲厕所 , 容易感受到便意 。 逐渐养成每天固定排便的生理习惯 , 比使用药物还更重要 。
大肠激躁症
肠道激躁症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肠胃道疾病 , 特征为慢性的腹痛和排便习惯的改变 。 痛的感觉多是间歇性的绞痛 , 以左下腹部为主 , 和排便有关 。 饮食、压力、经期的激素变化都可能会导致发作 。 治疗建议从生活方式改变和饮食内容调整起 , 例如减少摄取容易产气的食物 。 药物通常疗效不佳 , 有时需合并心理或行为治疗 , 改善压力焦虑才能缓解疼痛 。
大肠憩室炎
虽然亚洲人的大肠憩室炎较好发于升结肠 , 表现为右下腹痛 , 不过左下腹痛也有可能是发生在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的大肠憩室炎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