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生养命 寿从笔端来 谈谈书法的养生功效


遵生养命 寿从笔端来 谈谈书法的养生功效
文章图片
遵生养命 寿从笔端来 谈谈书法的养生功效
文章图片


今天的“国学”概念不是中华古代文化原有的词语 , 而是近代以来为了应对西学的冲击而提出的“新词” , 著名学者章太炎和邓实认为: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 。 若按照《汉书·艺文志》的分类 , 所谓“国学”可分六类: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中医);按《四库全书》可分四类:经学、子学、史学、文学;按照现代学科分类可分为哲学、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中医学、古代科学等;按照学术流派分主要有儒学、道学、佛学以及中医学等 。
著名学者马一浮就说过:“国学者 , 六艺之学也 。 ”这里的“六艺”是大六艺 , 指《易》《书》《诗》《礼》《乐》《春秋》这六部经典 , 也就是“六经” 。 “经”(经典)始终是排在第一重要的内容 , “六艺”(六经)是中国原创精神的主要载体 ,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源头 。
而《礼记》有“小六艺”“大六艺”之分 , 被称为“小六艺”的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 大致可以理解为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算术 。 小六艺是周代时贵族教育的基本内容 , 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
总之 , “小六艺”是培养人格和技能 , “大六艺”是培养情怀和精神 。
礼是古代的礼仪、礼节 , 古人分出了“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 乐就是音乐 , 比如《论语》里提到的韶乐 。 射是指射箭的技术 。 御是指驾驶马车的技术 。 数指数术 , 五运六气、算术之类都属于数的范畴 。 书就是书法 , 写一手好字、好文章 , 主要是今天的书法、国画一类的艺术 。 整体来看 , 小六艺里对今天养生仍有很大价值 , 而且为今天中国老年人应用较多的是:“乐”和“书” 。书法的养生价值
自古有“寿从笔端来”的说法 , 书法的养生价值在古代就被中国人认识到了 。
唐朝的和尚皎然作诗说:“浊酒不饮嫌昏沉 , 欲玩草书开我襟 。 ”书法可排解忧闷 , 开阔胸怀的作用 。 宋代的陆游说:“一笑玩笔砚 , 病体为之轻 。 ”练习书法能愉悦心情 , 有利于防治疾病 。 毛泽东主席也曾说:“学习书法能休养脑筋 , 转移精力 , 增进健康……”
将写毛笔字与养生联系在一起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 因为书法是脑力劳动 , 可以锻炼思维能力 , 尤其是锻炼整体架构、布局的思维 , 同时书法也是需要周身参与的轻体力劳动 。
此外 , 书法时还要用心、用神、用气 , 临池 , 握笔 , 开卷 , 必端直凝视 , 专心致志 。 写字时头正、肩松、身直、臂开、足安 , 执笔则指实、掌虚、腕平、肘起 。 一身之力由腰部渐次过渡到肩、肘、腕、掌、指 , 运于毫端 。 古人关于书法的要领有说:“力发乎腰” , “务使通身之力奔赴腕下” , 就是指此而言 。
所以 , 书法看上去只是手的动作 , 其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 周身气血都在运行 。 书法也是一种“练功” 。
书法可调节心态 , 使情绪稳定 。 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 , 以生喜怒悲忧恐” , 七情太过可使脏气失调 , 而书法可以通过调节情绪来调节脏气失调 。
狂喜之时 , 书能凝神气;暴怒之时 , 书能抑肝火 , 平心平;忧悲之时 , 书能散郁结 , 悦精神;过思之时 , 书能转移情绪 , 抒发情感;惊恐之时 , 书能宁神定志 。 书法能调节情绪 , 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