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红团的由来和故事,莆田红团的介绍( 二 )


“红团”祭品,《集韵》:“团,粉饵 。”又说文:“饵,粉饼也 。”红团过年时祭天、祭祖 , 也用于在社庙中排宴桌,人神共享 。“除夜,数日前各以牲羞粿饵馈送亲友 。”莆田粿饵,有红团 , 也称为粿 , 春节做红团、番薯起,可称为做粿 。红团皮着红色,印吉祥的汉字和图案,如“福”、“财丁贵”、“喜” , 双孩儿等,寄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
莆田,举行婚礼的那一天清早,成年礼(俗称 “上头”)之后,会分“成人团”给族亲 。成人团是个大红团 , 上面的图案是“双孩儿”,寓意子孙满堂 。《礼》:已冠,而“以挚见于乡大夫、乡先生”之意,告知上天,新人已成人 。“挚”是见面礼,用红团 。
莆田游氏与“红团”、螺塘、妈祖有关系,唐代开始有渊源,宋代继续发展 。过年习俗,与“天”有关,依据《礼》 。唐代,由太常卿定 。“红团”由来,与寒食节、过年习俗有关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寒食节 , 在清明节前,须扫墓祭祖 。自顾此身无所立 , 恭谈祖德朵颐开 。寒食节的吉礼 , 唐代编入《开元礼》“王公以下 , 寒食拜扫” , 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 。
寒食节的吉礼,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祭先贤、百姓祭祖、过年习俗等的一般程序 。时一家或一族人同祭祖,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一些寒食食品,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青团、细稞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 。
红团,取义于皇家祭陵中的寒食食品中的青团 。唐乾宁二年,唐太常卿游彖公在枫林 , 安度晚年 , 推广“红团” 。此后 , 莆田人过年过节,祭神祗、祀祖先或婚庆时 , 往往制作实心红米团,取内涵“红”和“团” 。
红团三种:一用糯米舂成细末粉,叫“米祭”,晒干备用,加水一起揉匀,加点食物红成米团皮 。另一用面粉匀揉成米团皮刷红蒸熟时,也成红色米团皮 。它的馅大都是甜的,也有咸的,是以糯米加入葱花、香菇、虾皮、花生、肉丝等调味食物 。甜的是以绿豆为馅,加入红糖、茴香一点,别具乡土风味 。还有一种,以地瓜干丝碾细为馅 。
红团用木印模印,做时,主妇们围“大笠孤”四周 , 工序规范 , 配合默契 。红团用途广泛,过年时的“做岁米团”多,喜气洋洋,分外红火 。“做岁团”,有内涵的,有诗的 。残腊即又?。?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
“做岁”,就是祭天;莆田,“做岁”是最大的节日 。“做岁团”起源于唐朝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 , 倾壶待曙光 。李世民的“做岁”诗 , 莆田有流传 。李世民以皇帝的视角描写出了过年的情景 , 盛大而奢华,天家本色 。
“红团”分“年团”、“婚团”二大类 。妈祖祭,一般用“年团” 。“年团”是主流,“婚团”也比较多 。结婚,即“拜天地”,红团也是必须的 。一首诗 , 描写一对新婚夫妻一起守岁的情景 , 美酒细斟,情话绵绵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棕里觅茴香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摧 。里头有红团的 。
结婚用的红米团 , 莆田俗称“成人米团”、“婚团”制作时 , 妇女须穿红衣 , 花好月圆 , 又红又吉 。筵开吉席醉琼觞,华国楼头鸾凤翔,印证同心临绮阁,影传笑吻粲兰房 。成人米团要分给亲友的,个大,专用“双孩儿”印模,取早生贵子之兆,衬底的“鸡蕉叶”不能剪断,须两个连在一起,取成双成对、百年偕老之意 。莲开并蒂,带结同心 。燕尔新婚正妙年,亲朋争说好姻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