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为何要带水火棍,“水火棍”长什么样,为啥会差点要了林冲和卢俊义的命?( 三 )


一般何罪会被判处流放
“不忍刑杀,流之远方”,流放同样也是刑杀大罪 。从我国古代刑法制度的发展不难看出,随着社会形态的改变 , 处罚手段也在不断进步 。秦汉甚至更早以前,刑罚多意味着流血,如果在那时候走在街上你会见到脸上有纹身的人,还能见到没有鼻子,没有脚趾头的坏人 。因为当时的刑罚主要以“”墨(黥面刺字);劓(割掉鼻子);|(斩脚趾头);宫(阉割男性);大辟(斩首砍头)”为主,最著名的受刑者,便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先生 。
到了魏晋隋唐时期,社会进步至使砍头越来越少 , 而“流放”作为一种即能保证处罚力度,又能体现儒家仁爱思想的刑罚方式被广泛采用 。
“流”在五刑之中,地位仅次于“死”,就意味着“流放”同样不是简单的小罪 。从处罚效果来看,古代人们多是以宗族为依托,个体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当一个人被剥夺社会关系,被发配到环境恶劣,物资缺乏的新环境时 , 往往是很难生存的 。
我们重新看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 这林冲本是京城禁军教头,类似于现在的驻京部队教官,因为妻子之事得罪了高衙内 。高衙内与杜虞候设计,假以高太尉之名写信传唤林冲,林冲带刀误入白虎堂,被早已埋伏好的士兵拿下 。白虎堂对于不了解宋史的朋友来说可能比较陌生,白虎象征战争,白虎堂为古代军机重地,相当于现代的军备司令部 。对外作战,一级机密 。
“林冲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着:“白虎节堂 。”林冲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急待回身,只听得靴履响 , 脚步鸣,一个人从外面入来 。”
中了圈套的林冲被关押在开封府,按理应被判处斩,幸亏开封府尹清正,但又不敢得罪高俅,这才判了林冲“杀威棒”+“刺面金印”+“流放沧州”大罪三件套 。
一般流放都会发配到何地
在唐朝,流放会以罪行的程度被分为三等,分别是以首都长安为起点分为流放三千里、两千五百里与两千里三个级别 。而地点则以云贵,剑南(四川),岭南(广东广西)三个地方为主,究其原因在那时候,南方被称为蛮夷之地,潮湿、瘴气条件可以说十分恶劣 。例如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宠臣李义府晚年失宠,被流放到`州(四川西昌),他的儿子李湛则被流放到廷州(今属广西) 。
“流放”刑罚的高潮,应该算是在宋朝,宋朝用兵较多,流放多为充军 。所以在各驻军所在之地都建有府牢,充斥被充军发配之人 。在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被发配到的沧州道,宋江被发配到江州,卢俊义被发配的沙门岛等 。《水浒传》是以宋仁宗至宋徽宗这段时间为背景,当时的沧州道正是宋辽国境交界的地方,宋太宗年间 , 人们熟知的杨六郎驻扎于此 。由此可见 , 水浒传中的沧州应该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沧州市旧城西北处 。
明清时期,流放之度趋于平常 。由于对北方的控制力度较小 , 明朝多流放罪人到南方一带;而因为清朝原为女真族根基在关外,则多流放罪人东北一带 。最著名的网红流放地“宁古塔”,在清宫剧中耳熟能详 。例如《甄执》里面女主角甄值母盖渍缭兜溃就是因为被人诬陷而被流放宁古塔,这宁古塔是黑龙江治下的一个地区 。
 
一般都是哪些人被流放
“宁溘死以流亡兮 , 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 , 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