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敏感期的三个阶段,什么是秩序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的出现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变化?( 四 )


当宝宝因为秩序错乱,而焦躁不安时候,妈妈不妨理解一下,让宝宝把烦恼哭掉,把情绪哭掉 。几次下来以后宝宝会自己主动的去接纳已经发生的事实 。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日后生活习惯的养成时期,需要耐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理解并帮助孩子秩序感 。1岁~3岁的幼儿由向内的秩序感逐渐转向向外的秩序感 。帮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主要是情绪上的一激怒,相对而言比较敏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自己的小故事,比如把他的玩具车放上其他东西,他就会发脾气 , 要求放入原先的位置 。

秩序敏感期的三个阶段,什么是秩序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的出现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变化?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孙瑞雪老师讲敏感期我先从一个故事讲起 。
荷兰的植物学家德弗里斯曾对普通的蝴蝶做了一个描述,他描述到:普通蝴蝶的幼虫生长速度非常之快 , 具有毁灭植物的、贪婪的那种食欲 。它的妈妈在产卵的时候,会把卵产在树干和树枝交接所形成的角落里 。在那个地方,既安全又隐蔽 。这些幼虫从它的壳里钻出来的时候 , 是什么告诉这些幼虫,让它们能获得它们应该获得的食物呢?是光线 。
因为这些幼虫有一个极度的敏感点,就是对光的敏感 。由此幼虫就顺着树梢慢慢的爬向了树枝的最前头 , 因为那个地方有非常嫩的树叶,这些幼虫就疯狂地偷吃这些树叶 。但是随着它的成熟、它对光的敏感度就丧失了,对嫩叶也丧失了兴趣,就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 , 苦行僧的阶段 。它会给自己做一个棺木,然后躲在里面不吃不喝,繁忙地在创造着另外一个东西 , 就是翅膀 。一段时间以后,它会从蛹里破茧而出,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 。
这位科学家把幼虫这个时期的特点,尤其是生物这个时期的特点,称为敏感期 。蒙特梭利借用了生物学上的这个概念来阐述幼儿的敏感期 。
我在这里说的时候大家可能知道,动物、生物、跟人类有一个巨大的不同点 。如果你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你就能知道曾经在地球上有一段时间 , 可能有很多很多亿年,地球上只生长着大量的植物 , 但是没有一棵植物开花 。突然有一天,植物进化出可以开花的植物时 , 这个地球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飞跃 。所以,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的出现,也是这样一次生命的飞跃 , 是新生命的起点 。由于人类跟所有的生物的不同,所以人类的敏感期也跟动物有着本质性的不同 。
尽管蒙特梭利借用了这位生物学家对生物的描写、借用了这个概念,但是他在描述儿童敏感期的时候 , 却给予了儿童童年完全不同的意义 。
我们先从蒙特梭利的敏感期概念开始说起 。蒙特梭利借用了荷兰生物学家对生物的敏感期的概念,应用在了儿童身上 。在她的著作中,有五个敏感期概念的阐述 。第一个是秩序的敏感期 , 第二个是口手的敏感期,第三个是行走的敏感期,第四个是社会性兴趣的敏感期,第五个是细小事物的敏感期 。
蒙特梭利在阐述敏感期的时候,她这样描述人类的儿童跟生物界本质的不同点 。她说胚胎期是所有哺乳动物的一个共有的特质,人类的儿童也有胚胎期 , 就是在妈妈肚子里,怀胎十个月 。但是漫长的人类童年 , 与动物完全的区分开来 。人类是这个地球上最高的生命状态,跟这个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有着完全不同的本质,因为人有精神 。
而人跟动物的差异最根本性来自于哪里呢?就来自于人类漫长的童年 。漫长的童年期是人成为人的核心时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