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双方心理素质的差异主要指,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15)


7、功利作用原则
心理学家霍曼斯(1961)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人们希望交换对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过程中至少得等于失,不值得交换是没有理由去实施的,不值得交换的关系也没有理由维持,所以人们的一切交往行动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 。对于那些对自己来说值得的,或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人们倾向于建立和保持 , 对自己来说不值得,或失大于得的,人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终止 。
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倾向不同,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不同的社会交换机制 。对重内在情感价值的人而言,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个人情感卷入更多,因而有明显的重情谊、轻物质的倾向,与别人的交换倾向于增值交换过程 。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欠别人的情份,因此在回报时,往往也超出别人的期望,这种过程的循环往复,就导致了交往双方都感到得大于失 。与此同时,对重外在物质利益的人而言 , 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重物质利益意识多于个人情感的投入,因此倾向于用物质来衡量自己的得失,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减值交换 。
8、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自我价值
指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判;自我价值保护指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 。人在任何时期的自我价值感,都是既有的一切自我支持信息的总和 。自我价值支持的变化无非来自两方面,一是符合人们意愿,自我支持力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与人们的期望相反,使人们面临自我价值威胁,因而必须进行自我价值保护的消极变化,即自我价值支持力量的失去或自我面临新的攻击 。
特别是我们面临肯定的人转向否定时 , 我们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承认别人转变的合理性 , 否定我们自己,贬低自我价值;二是进行自我价值保护,尽可能维护自我价值的不变,降低所失去的自我价值对自己的重要性 。许多研究表明,自我价值否定是非常痛苦的,因此当面临自我价值威胁时的优先反应不是否定自身,而是尽可能保护自己 。
猜您感兴趣:
1.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论文
2.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论文3000字
3.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论文3000字
4.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论文2000字
5.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论文
6.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相关论文
7.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
8.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
进入大学,大家面对的是来自五湖世界的伙伴,幸运的是能够一起生活和学习,真的很幸福很有趣 。但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他们的生活习惯等也不同,交往需要学生们自己调整,适当处理人际关系 。那么,大学生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呢?
1、首先应当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有些学生可能缺乏情感交流障碍,对与学生的交流感到胆怯、羞涩甚至自卑 。此时,他们需要提高心理素质 , 开放自己 , 学会与人打交道,以积极的态度与学生开玩笑、玩耍、学习等 。 
2、其次要懂得运用好一些实用的交际技巧 。比如 , 在同学中学会换位思考 。如果我们面临一些问题,我们可以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这时,我们可以理解别人在面对和解决问题时采取的行动 。这样,我们和同学交往,即使性格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 尽量简化问题的处理,有助于发展人际关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