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双方心理素质的差异主要指,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14)


2、平等原则 。
主要是指交往的双方人格上的平等,他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严两个方面 。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 。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 。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就是平等,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贯彻平等原则,就是一澳求在交往中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别人的感情 。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取决双方 , 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 。
3、诚信原则 。
指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信守诺言 。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 , 襟怀坦荡 。另一方面,言必行 , 行必果 , 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 。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宝” 。古人也说,“精诚所至 , 金石为开” , “心诚则灵” 。其诚是换取友谊的钥匙 。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写道:“只有抛掉虚伪 , 以诚相见的人际关系,才识最有力、最美好、最崇高的” 。
4、宽容原则 。
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严于律己 , 宽容待人,接受对方的差异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交往中,对别人要有宽容之心,如“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般斤斤计较 , 苛刻待人,或者得理不让人,最终将会成为孤家寡人 。另外,要有宽容之心,还须以诚换诚,以情换情,以心换心,善于展再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 , 回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
5、换位原则 。
在交往中,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认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和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独特个性方式等,从而真正理解对方,找到最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6、互补互助交互原则 。
这个原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项基本原则理由玉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上还没有独立,依然出在以学为主的学生时代,因此互补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 。包括大学生气质、性格、个性特征的内容 。往往我们会发现不同气质、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够相处配合的较好,而能力非常强的两个人倒并不一定配合相处得很好 。所以“尺有所短 , 寸有所长”,在交往过程中要勇于吸收他人的常常,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个体都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 , 支持自己,接纳自己 , 喜欢自己 。由于这种寻求自我价值被确认和情绪安全感的倾向,在社会交往中 , 更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 , 希望别人能接纳自己,喜欢自己 。阿伦森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 。对于真心接纳我们,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更愿意接纳对方,愿意同他们交往并建立和维持关系 。
福阿夫妇1975年研究表明,任何人都有着保护自己心理平衡的稳定倾向,都要求自身同他人的关系保持某种适当性、合理性,并依此对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得以解释 。这样,当别人对我们表示出友好 , 表示接纳和支持时 , 我们也感到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友好,这种“应该”的意识会使我们产生一种心理压力,接纳别人,否则我们的行为就显得不合理 。与此同时,如果我们的友好的行动别人接纳后 , 我们也希望别人作出相应的回答,如果别人的行动偏离了我们的期望,我们会认为别人不通情理 , 从而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对对方产生心理排斥 。我国古人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有其心理学基础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