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先秦时期,人们农历九月登高的目的有了变化 。那时的人们认为天地间的阴阳二气交合才能化生万物,有万物才能产生男女、夫妻、父子、君臣、礼仪,万物离开天地就无法生存,天地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所以古人非常尊崇天地 , 敬畏礼拜天地,所以形成了按节气定期祭祖天地的礼仪制度 。相沿成习 , 逐渐被固定下来,成为一个传统的节日 。
在魏晋时期,登高作为一项每年必备的活动,而且日期已经专定在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名称也开始在历史记载中出现 。魏文帝曹丕给好友钟繇《九日与钟繇书》的信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初九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 , 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可以看出 , 当时的人们不但知道重阳节,认为重阳乃重九,含“久久长寿”之意 。
明清时期,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丰满发展期,此时的重阳节习俗已从宗教迷信色彩中解脱出来,发展为娱乐性、礼仪性的文化活动 。这一时期,重阳节各种形式的文化游艺娱乐活动,虽然承袭着古老传统的方式方法 , 但已经融进了许多新的内容 。
明代时,重阳节插茱萸、饮重阳酒,吃重阳糕,以花糕供祭家堂、祖先已经成为一种习尚 。此外还有登高、赏菊、围猎、射柳、放风筝娱乐活动 。明清时,北京地区重阳节登高十分盛行 。每逢佳节,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拜佛祈求福寿平安,并观览京城风光 。皇后妃子们则在故宫的御花园内,登临堆秀山登高眺望 。
黎民百姓是怎过佳节的呢!《燕京岁时记》中记录了清代人们重阳登高的盛况:“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 。每届九月初九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 。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 , 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 。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 。”
重阳节登高习俗,随着社会发展进步 , 过节的方式方法也在与时俱进,不再为了通天成仙,敬重历史,珍惜当下,走向美好,永远在路上 , 这是我们大家的共同心愿 。最后,以一首重阳诗写得最洒脱、爽快的唐诗结束今天的话题 , 这就是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但将酩酊酬佳节 , 不用登临叹落晖 。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 。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 。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 , 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 , 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 。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 。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 。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 。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 。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 , 战瘟魔,为民除害 。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 。转眼又是一年 , 那天桓景正在练剑 , 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 。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 。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 , 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 。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 。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 。九月九那天 , 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 , 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 。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 , 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 , 怪风旋起 。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 。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 。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 。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 。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 。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 。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 。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 , 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 。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 , 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 , 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 , 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 , 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 , 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 , 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 , 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 , 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 , 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 , 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 , "解除凶秽 , 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 , 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各地过重阳节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有的地方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 。谷子呀,糜子呀 , 上呀么上了场" 。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 。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 , 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 , 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 。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 , 以之避邪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豆奶粉的危害,喝豆奶粉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喝豆奶粉好处坏处分析
- 土象星座的人在职场有哪些优势
- 有创意的帽子店名字400个 可爱又好记的帽子店名
- 感恩节的代表性食物,感恩节的食物
- 2023经济统计学真的是个好专业吗 就业形势分析
- 衣服退色了用什么能让它变成新的,衣服褪色了怎么恢复原来的颜色
- 2023年12月17日的财运最佳方向
- 化妆品店名字简洁大气时尚410个 好听好记的化妆品店名
- 瘦肩针的原理是怎么瘦的 瘦肩针的副作用有哪些
- 异地恋不易,最有可能通过考验的是这些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