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计划的重要性,管理学中,计划的重要性是什么?( 四 )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的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
那些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 。
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 , 25年后 , 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 。
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
那些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 , 大都在社会的中上层 。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 , 等等 。
而那些占60%的模糊目标者 , 几乎都在社会的中下层面 , 他们能安稳地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
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在社会的最底层 。
他们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 , 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成功发展的渴望 。
如果你能发掘它,便能找到成功的方向,找到一种支持你不懈努力的持久力量 。
然而,正如西方的那句谚语所说 , “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 。
为成功制定一份书面计划
有的人将成功界定在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先天的环境条件上 。
虽然这些也是事业发展的基础之一,但远远不能带来真正的成功 。
成功的事业还需要准确的、文字性的计划 。
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 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制定自我发展的行动计划,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必不可少 。
什么左右你10年后的“价值等级”
哈佛大学对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的收入变化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
研究结果表明,形成文字性计划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 。
83%的人对职业发展没有设定过目标 。
他们的收入在这里作为参考基数 。
14%的人对职业发展有清晰的目标,但没有书面记录下来 。
他们的工资是前者的3倍 。
3%的人对职业发展有清晰的目标 , 并书面记录下来 。
他们的收入平均是第一类人工资收入的10倍 。
从离开校园到职场人生,10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 。
然而,10年过去,当同窗好友再一次相聚时,在职场的地平线上,一个无可回避的现实是:昔日朝夕相处、平起平坐的同学,有了明显的“社会价值等级” 。
造成这种等级区分的,当然有机遇、关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环境,但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却是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
刚刚步入社会,谁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毕业后,我可以干什么呢?做销售、做管理……似乎做什么都可以 。
那么今后的人生路到底应该怎么走呢?缺乏一个明确的规划 。
大学毕业即在一家知名公司做助理工作的王军,5年间,不因周围公司高薪相聘的诱惑所动,一心一意钻研公司业务 。
5年后便被公司聘任为总经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 。
今年32岁的张洁,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就被公司提拔为客户经理 。
出入有车,手下统领着一班人马,隔三差五去美国总部“取经” , 可谓春风得意 。
然而 , 10年过去,张小姐却因没有及时给自己“充电”,而被无情的“后来者”挤出了客户经理的宝座 。
学财务专业的陈冬,死活都不愿从事财务工作 。
通过咨询职业指导师 , 她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对空间敏感的人,每天都需要富有创造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