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袋物理降温的部位及注意事项,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

1、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1、腋窝、肘窝、手心、腹股沟、N窝等大血管丰富处稍用力擦拭,并延长擦拭时间,以促进散热 。每侧肢体擦拭3分钟 , 擦浴全程不要超过20分钟,避免患者着凉 。
2、物理降温擦浴后,注意观察患者皮肤表面有无发红、苍白、出血点、感觉异常 。禁止擦拭胸前区、腹部、耳后、足底 。
3、随时观察,保证冰袋、冰囊完整,无漏水;冰融化后立即更换,如有局部皮肤发紫、麻木及冻伤发生 , 停止使用;
4、冰袋和冰囊不宜过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5、腋下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
6、禁止用于胸前区、腹部、耳后、足底;
7、对儿童和酒精过敏者禁用酒精擦浴 。因为儿童的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不完善,血液循环较为旺盛 。处于高温状态时,儿童全身毛孔张开,能快速吸收涂在皮肤表面的酒精;
酒精经皮肤大量吸收入血后,容易使儿童尤其是肝脏功能发育不健全的婴幼儿发生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酒精中毒症状 。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发烧物理降温,你做对了吗?
高热(体温超过390OC以上)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 。高热期间病人代谢率和氧消耗量增加,易引起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故此,选择适当的降温方法,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降温护理很重要的 。物理降温是高热病人首选的降温方法 , 包括有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块、冰盐水、冰帽、医用化学袋降温、灌肠、冰液体静脉输入等方法 。在采用物理降温措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冷敏感的病人不宜使用任何物理方法降温,因各种冷刺激都会使病人出现寒颤,横纹肌产热增加而影响降温效果 。可选用温水擦浴等降温措施 。
2、不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 , 都应同时在足心置热水袋 , 可减轻脑组织充血 , 促进散热,增加舒适,尤其是冰敷头部更应重视,降低头部温度可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耗氧量,降低机体代谢率 。一般认为,体温下降10OC脑细胞代谢可降低6.5%,颅内压可降低5.5% 。因此,头部降温对颅脑损伤的病人更为重要 。
3、对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性损害的病人禁用酒精擦?。?特别是白血病患者,酒精擦浴往往会导致出血症状加重 。擦浴时禁擦后背、胸前区、腹部和足底等处 , 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
4、采用物理降温措施30分钟后测量体温,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及神志的变化 。
5、使用冰块降温要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 。腋下冰袋降温后,腋温的测量不宜在50分钟内进行 。应用医用冰毯降温的病人,探头应放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中间为宜 。
物理降温是高热病人首选的降温方法,包括有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块、冰盐水、冰帽、医用化学袋降温、灌肠、冰液体静脉输入等方法 。
在采用物理降温措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冷敏感的病人不宜使用任何物理方法降温 , 因各种冷刺激都会使病人出现寒颤,横纹肌产热增加而影响降温效果 。可选用温水擦浴等降温措施 。
2、不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都应同时在足心置热水袋,可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舒适,尤其是冰敷头部更应重视,降低头部温度可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耗氧量 , 降低机体代谢率 。一般认为 , 体温下降10OC脑细胞代谢可降低6.5%,颅内压可降低5.5% 。因此 , 头部降温对颅脑损伤的病人更为重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