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搭配 更美将医用冷敷贴称为面膜被罚10万元,别再为面膜消费交智商税( 二 )


对于使用“医用面膜”等说法 , 商家为规避法律责任 , 通会有这样的声明条款:
关于产品宣传 , 由于新广告法规定不得采用夸大宣传 , 故本店已针对在售产品宣传完成排查整改 , 若尚有不妥之处请提示 。 关于此类问题发生的纠纷不作为赔偿理由 , 可支持退款退货 。
关于产品标题 , 由于系统搜索功能特性 , 为方便消费者购物搜索 , 故所起标题关键词仅用于搜索功能 , 不涉及广告宣传和功能描述 。
对于冷敷贴品类 , 国家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将其归为物理降温设备一类 。
该品类有如下规定:
产品描述:通常由降温物资和各种形式的外套及固定器具组成 。 降温物质不应发挥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作用的成分 。
预期用途:用于人体物理退热、体表面特定部位降温 , 仅用于闭合性软组织 。
品名举例:医用冷敷贴、医用降温贴、医用退热贴、医用冰垫、医用冰帽、医用冷敷眼罩、冷敷凝胶等 。
说白了 , 医用冷敷贴和医用降温贴从功能性算是一类产品 , 主要用于医美术后修复降温使用 。 不应该含有美颜功效 , 因为在此类产品描述中明确规定:“降温物质不应发挥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作用的成分 。 ”所以关于医用冷敷贴比面膜更好用等种种说法 , 其实都是在“忽悠”消费者 。 如果某款医用冷敷贴有了这类功效 , 连食药监局官方备案都不应该通过 。
但在商家宣传中 , 却夸大了医用冷敷贴的效果 。 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医用冷敷贴” , 常常会出现“敏感肌必囤” , “婴儿肌”等宣传字眼 。 前文的医用冷敷贴与面膜功效对比也几乎成了普遍的宣传话术 。
在一些电商平台上 , 甚至乱用了“冷敷贴”一词 , 将冷敷贴与膏药进行融合 。 比如某网店就销售包治百病的各种冷敷贴 , 包括:耳康冷敷贴(治疗耳鸣) , 胆康冷敷贴(治疗胆囊炎) , 乳腺康冷敷贴(治疗管乳腺) , 甚至还有筋骨康冷敷贴 , 肛痔冷敷凝胶 , 男康冷敷凝胶 , 前列腺冷敷凝胶 。 一时间貌似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用冷敷贴来解决 , 真的很可笑!
医用冷敷贴很早就存在 , 并不是最近几年才有 , 从存在即合理的角度 , 医用冷敷贴有他的优势 。 知乎上有一个帖子对医用冷敷贴的总结简单通俗 , 引用一下 , 大家可作为参考 。
最后 , 呼吁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 , 治理行业乱象;呼吁消费者莫要再交智商税 , 莫把医用冷敷贴当成功能性面膜使用;也呼吁医美相关行业进行正确的市场宣传引导 , 加强自律 。
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普文章权威解读
《化妆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费陷阱》
发布时间:2020-01-02
随着公众的消费升级 , 医疗美容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 , 各种激光治疗、护肤项目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 医疗美容之后 , 消费者往往被推荐使用各种所谓的“械字号面膜”、“医美面膜”(通常标识的产品注册证编号为“×械注准”或者“×械备”等) , 或者被冠以“医学护肤品”的妆字号面膜等 。 这些产品被宣称比普通面膜标准高、功效强、更安全 , 更适合消费者使用 。 所谓“械字号面膜”、“医学护肤品”等 , 到底是不是消费者更好的护肤选择呢?
一、不存在所谓的“械字号面膜”
所谓“械字号面膜” , 其实是医用敷料 , 属于医疗器械范畴 。 医用敷料可以与创面直接或间接接触 , 具有吸收创面渗出液、支撑器官、防粘连或者为创面愈合提供适宜环境等医疗作用 。 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 , 可以分为三大类:外科敷料(分为可吸收和不可吸收敷料)、接触性创面敷料(分为急性创面敷料和慢性创面敷料)、包扎固定敷料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