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曹禺之女万方:父亲的心时刻向往自由( 四 )


一开始我也没多想 , 陪他散完步 , 就把他送回病房 。 过了两天我突然意识到 , 其实他是在询问我的写作的过程中重新感受到创作的欢悦了 。 他走了之后 , 我更觉得这真是命运的馈赠 , 给了我那么一段下午的时光 。
曹禺|曹禺之女万方:父亲的心时刻向往自由
本文图片
曹禺与万方
上观新闻:看得出来 , 曹禺先生非常享受和您作这样创作者与创作者之间的交流 。 尽管他最初并不希望您也走上写作这条路 , 但当您真正成为一名作家之后 , 他还是非常关心您 。
万方:当初他说不希望我写作 , 我想大家也都可以理解 , 是因为他个人曾在十年浩劫中遭受过各方面的否定 , 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经历这种可能的遭遇 。 但当他知道我真的能写并且决心以此为职业时 , 他还是支持的 。
我记得很清楚 , 小说《杀人》在《收获》发表的时候 , 我爸正在住院 , 我就把杂志拿过去 。 等过两天再去看他 , 一进门他就抓着我的手说 , 小方子你可真能写呀 。 听完我心想 , 行 , 我能吃这碗饭了 。
他曾对我说:“希望你能真正在创作中得到平静快乐的心情 。 ”所谓“平静” , 我想这与他的老境有关 。 他希望人能够有一种安宁的心境 , 如果这种心境能够从工作中取得 , 自然是很好的 。 再有就是“快乐” 。 写作的时候 , 我们能用文字来倾诉自己的所思所想 , 获得的是一种身心的愉悦 。 这是真正的快乐 。
只有拥有了自由的心灵 , 才能写出真正好的东西
2020年是曹禺诞辰110周年 。 这一年 , 万方出版了长篇非虚构作品《你和我》 , 追忆自己的父亲、母亲以及父母周围的人们 。
为了写这本书 , 她“在心里准备了十年 , 克服了种种心理障碍才开始动笔” 。 她也毫不避讳写作时的困难:有时候写着写着就觉得喘不上气 , 屋里待不住了 , 就“啪”地一下合上电脑 , 走到街上 。 回到家后 , 看见老狗乖乖在柜子底下睡着了 , 她便也趴下 , 匍匐在柜子前面的地板上 , 看着乖乖 。 在它无声的陪伴下 , 人渐渐缓了过来 , 慢慢感觉又能写了 , “破碎的心已经又粘合起来” 。
这样“折磨”人的一本书 , 万方终究还是写了出来 。 “写这本书 , 就像生一场大病 , 又像治愈一场大病 。 ”
上观新闻:您在《你和我》中详细地写了爸爸和妈妈的故事 , 追忆了许多往事 。 回忆 , 或者说是追寻一些过往所发生的事 , 会让您特别心痛吗?
万方:写这本书 , 对我来说是要打破心里的闸门 , 直面最让我痛心的那些时刻 。 开篇我写了我妈妈的去世 。 那是1974年 , 她是吃安眠药过量走的 , 我当时二十几岁 , 不在她身边 。 作为女儿 , 我16岁就去插队 , 后来又去当兵 , 没有为妈妈做过什么 。 随着我的岁数越来越大 , 我就越来越想念她 , 想为她做点什么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 , 在你年轻的时候 , 虽然你是爱你的父母的 , 但你并不想去了解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他们 , 你的兴趣、热情和他们没什么大关系 。 我经常会想到 , 妈妈还在的时候老是喊手疼 , 还会把手伸出来 , 其实是希望我帮她捏一捏 。 但我那时候不懂 。 直到她不在了 , 我才重拾对她的回忆和爱 。 作为一个作家 , 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把她写出来 , 把我所了解的她的最真实的生命历程呈现出来 。
曹禺|曹禺之女万方:父亲的心时刻向往自由
本文图片
上世纪40年代 , 曹禺和方瑞在重庆
上观新闻:您的妹妹万欢对这本书的写作似乎抱有另一种态度 。 她认为您知道的“根本不是真相 , 只是一些碎珠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