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对个人的影响可能体现在,自我效能感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

1、自我效能感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在某一情境下 , 决定自我效能感的四个主要因素:1.行为成就:效能期望主要取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以前的成功导致高的效能期望,而以前的失败导致低的效能期望 。2.替代经验:观察他人的成败 , 可以对自我效能感产生与自己的成败相似的影响,但作用小一些 。3.言语劝说:当你尊敬的人强烈认为你有能力成功的应付某一情境时,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 。4.情感唤起:高水平的唤起可导致人们经历焦虑与紧张 , 并降低自我效能感 。“有些人虽然条件(物质或非物质)优越,但还是自卑”,可见自信感并不完全单纯由自身条件而决定,也与个体如何看待自己的价值有紧密的相关 。自我效能感理论背后的因素分析或许能告诉我们,自信心的形成由多方面影响着:既往的经历、所处的环境(包括重要的人际关系环境 , 是否能提供比较宽容、支持、理解的空间)以及自身的性格特质等 。
可见 , 真正有自知觉悟的人 , 才能算作是聪明、智慧 。
一个人心中有聪慧,脑中有智慧,自然可以坦然面对人生,发自内心地感觉自信 。
那么 , 一个人的“自知者明”来自于何方呢?
其实,就是来自于平日里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 , 来自于一个人气质和价值观的塑造过程 。
这便是人们常说的: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你爱过的人 。
2、自强的人生态度;
《易经》云:天行?。?君子以自强不息 。
几千年过去了,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苦难,依然能够一直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我们血液里流淌着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
而这也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拥有强大民族自信心的根源 。
国家和民族是如此 , 个人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的自信心,其实也是来自于自己的过往经历 , 来自于一直不变的自强人生态度 。
如果我们过去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取得了许多成就和辉煌,看着眼前一大顿荣誉和证书,我们难道不会为自己感到骄傲 , 难道不会对未来充满自信吗?
3、自律的人生习惯;
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集合了勤奋自律、早起早睡、酷爱读书、坚持运动、健康生活等等众多优秀习惯于一身的人,你还会没有自信心吗?
就如富兰克林所说: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击败的 。
常言道:思想决定命运,性格决定命运 。
其实 , 归根结底,习惯才是决定人生的关键 。

自我效能感对个人的影响可能体现在,自我效能感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多方面的影响1.影响任务的完成 。自效能感高的学生确信自己能够很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 , 从而集中注意力,适当运用有关学习策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总是担心失败,把思想纠缠在个人不足点上,因此,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活动时情绪饱满,信心十足,体验到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水平低;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是垂头丧气,充满着紧张、焦虑和恐惧 。3.影响努力的程度、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人自信心强,有助于激发和维持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努力实现目标 。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怀疑自己的能力 , 在困难面前缺乏自信,畏首畏尾,不敢尝试 。4.,影响活动的选择 。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人会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并期望获得成功 。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越强,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就会越多地选择从事这方面的活动;反之,学生会逃避那些自己感到不能胜任的活动 。比如,数学自效能感较高的学生,会更多地选择数学学习活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