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而食是真实的吗,“易子而食”一词的典故和出处分别是什么?( 六 )


【故事】
三家分晋的时候,韩、魏、赵三家把晋哀公围在了晋阳一年多,后来把晋水灌向晋阳城,城墙没有被淹没的只有三版高了 。城里的人都把锅挂起来做饭,互换子女吃掉 。
3、长平之战
【故事】
秦赵长平之战后赵国国力大损 , 几乎就没了能耕地的青壮年,可谓是家家办丧事、户户有哀鸣,并且当时邯郸被亲和列国包围,城内百姓易子而食 。
4、乱世吃人图
【故事】
汉末天下大乱,军阀混战,对中原汉民族来说是一次大劫难 。汉献帝时,连续一百二十天无雨,颗粒无收,粒米寸金 , 人民相食 。郭汜、李催争战,长安城成了一片废墟 , 几百年的繁荣,遂成流水落花 。城中老弱病残 , 无以为食,煮人为食 。
东郡太守臧洪因袁绍不肯发兵救自己的恩人而与袁绍绝交 。袁绍派兵攻臧 。臧洪有贤名,得民心 , 率军民固守城池 。城中粮尽,臧洪杀爱妾分给将士吃 。后因袁绍猛攻,城中不支,终被攻破,臧洪也被杀 。
5、华元登床劫子反(《东周列国志》)
【故事】
春秋时期,楚庄王攻打宋国,大军围城,宋都粮草已?。?情况危急 , 这时宋国的右师华元急中生智,半夜单身去到楚军营中挟持楚国大夫子反(公子侧) 。华元登床劫子反 , 告诉他宋城内已经“折骨为炊,易子而食” , 结果司马子反回去后要求楚王退兵,楚庄王不忍,于是“引师而去” 。
扩展资料
易子而食
指春秋时宋国被楚国围困 , 城内粮尽,百姓不忍心吃自己饿死的孩子 , 但是为了生存,俩家交换子女,作为自己的食物;后来用来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易子而食
1、易子而食的故事典故来自春秋时宋国被楚国围困,城内粮?。傩詹蝗绦某宰约憾鏊赖暮⒆?,但是为了生存,俩家交换子女,作为自己的食物 。这是“易子而食”最早的历史记录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2、三国攻晋阳 , 岁余,引汾水灌其城 , 城不浸者三版 。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 。
翻译:三家分晋的时候,韩、魏、赵三家把晋哀公围在了晋阳一年多,后来把晋水灌向晋阳城,城墙没有被淹没的只有三版高了 。城里的人都把锅挂起来做饭,互换子女吃掉 。
(《史记?赵世家》)
其他,也有些相关传言,但是没有历史记载,如长平之乱后的赵国、靖康之乱、河南大饥荒、1960年大饥荒(1960年湖南刘家远杀子食子)等 。易子而食是在战乱、饥荒时才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 。
电影《一九四二》剧照
扩展资料: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也就是说,除了易子而食,还伴随着“析骸以爨”,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剖下尸骸而炊食 。
现在,这两个成语都是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易子而食
最著名的是长平之战后,整个赵国基本上没有了青壮劳动力 , 基本上失去了与其他国家抗衡的能力,并且赵国都城被秦军包围,没有吃的只能用年幼的儿子与别人交换着吃,连赵王也不例外,为了获得民心 , 把最心爱的小儿子都送给平民分吃 。
【易子而食是真实的吗,“易子而食”一词的典故和出处分别是什么?】历史上著名的义子而食,实践有五五次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