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震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 。大震前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燥、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 。
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 。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 。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 , 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 , 鱼儿惊惶水面跳 。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
根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有130多种 , 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20多种 , 常见的:
大牲畜 , 如马、驴、骡、牛等;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
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
水生动物 , 如鱼类、泥鳅等; 会飞的昆虫 , 如蜜蜂、蜻蜒等 。
2.动物的反常表现类型:
动物的反常表现大体有三类:
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如癫如狂 , 仓皇逃窜;惊飞、群迁等 。
抑制型异常:如行动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
3.不同类型动物的异常特点:
穴居动物:指生活在洞穴里的动物,如老鼠、蛇、蚯蚓等 。震前异常行为主要有:冬眠期间大量出洞;活动规律反常,成群结队,四处窜逃,惊叫,惊慌或呆痴等 。像鼠类,在震前成群出洞,四处窜逃,不怕人和猫等 。
水栖动物:指江河池塘中的鱼类以及蛙类等 。震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浮头昏迷、打旋翻肚、翻腾跳跃等 。
地面动物:指的是牛、马等大牲畜和狗、猪、羊、兔等家畜 。震前这些动物一般出现的异常现象是焦躁不安、嘶叫乱跑、萎糜不振、不进食、不进窝 。而狗则更多地表现为漫无目标地狂跑狂吠,向墙脚刨洞 。
飞行动物:指的是家禽及常见鸟类和昆虫 。它们的异常行为主要有不符合常规的成群惊飞惊叫,不进窝巢栖息、呆滞无神、不思寻食等 。如鸡往高处惊飞栖息,鹅鸭赶不下水或下水后惊飞上岸等现象 。
4.动物震前异常反应有哪些主要特征?
震前动物的异常多数集中在震前1-3天,短的仅仅只有几分钟 。一般来说,愈接近地震发生的时刻,动物异常的种类愈来愈多,异常现象愈集中 。越靠近震中,动物的异常越明显,异常行为越强烈 。
(1)发生动物异常的前兆时间分布:大量震前动物异常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地震的前几天到震前几小时 。
(2)震前动物异常地区分布特点:一般地说 , 一个7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反应范围可达一、二百甚至数百公里 。震级大,其异常分布范围也大;震级越小,异常的范围也越小 。
(3)震前动物异常与震级的关系:随着地震震级增大,动物异常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区和反应的强烈程度都有相应的增加 。一般说来,3级左右的地震前 , 个别动物出现异常反应 。5级左右的地震前,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常见动物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 。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前,较大地区范围内 , 许多动物出现大量的强烈异常 。动物异常反应与烈度的分布关系明显 。烈度越高的地区 , 异常反应量越大 。
任何单位和个人观察到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时 , 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报告,以便分析处理,不得根据不确凿的依据误传地震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中国的十大发明家 中国有哪些发明家
- 坑梓属于深圳哪个区,深圳坑梓发展怎样?
- 按压式洗发水打开后怎么复原,洗发水的盖子拧开了怎么拧回去?
- 药品过期到底应该如何去处理,药品零售企业在发现过期失效药品时,应该如何处理
- 供暖锅炉发展前景如何 供暖锅炉安装注意事项【详解】
- 地震后余震在多久时间内发生,四川泸县地震过后,余震会持续多久?
- 时代快速发展,为赶上时代的脚步,百度做了什么,写作文跟上时代的脚步
- 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率是指,混有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能源利用率怎么算?
-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什么,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
- 土耳其地震引关注,大雪纷飞余震不断,爱琴海地震已致土耳其20人遇难,救援行动进行的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