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 当给娃报兴趣班都变成了竞争,妈妈们的焦虑该何去何从?( 三 )


在孩子刚出生的半年内,他们的大脑以每秒钟10万个神经连接的速度在发展,到两岁的时候,大脑的重量已经达到父母的80%,更神奇的是,两岁半的小孩,他们大脑神经连接的平均值甚至比父母还要多出50% 。
这就是为什么教育培训机构能够成功获客的心理学基础,他们会以简单明了的理论告诉家长,这时候的孩子如果没有尽可能多的参加兴趣班,就会错失心智发展的良机 。
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大脑是“生产过剩期”,他们产生的细胞和连接远比成年之后实际需要的多,孩子大脑中有一种叫做“灰质”的物质,就是在孩子尝试新的体验、掌握新的技能或者知识时产生出来的 。
兴趣班 当给娃报兴趣班都变成了竞争,妈妈们的焦虑该何去何从?
文章图片
说白了,教育培训机构会让家长们深信,当别人家长都在为孩子的大脑灰质的产生创造更多学习机会的时候,你选择不参加,或者散养,就是对孩子不负责,就是贻害后生 。
没人在道德层面谴责那些不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的家长,不过这些被裹挟着进入“育娃快车道”的家长们,会深刻的感受到输在起跑线上的压力 。
圆圆妈妈就是其中之一,她本来是散养的信奉者,后来仅仅因为周围孩子妈妈们的选择不同,她就动摇了,她反问自己,是差钱吗,缺钱难道不能省着花吗?
网上有篇帖子,说的是,自从有了娃,他妈就把原来的轻奢护肤品换成了平民大众品,把原有的爱打扮,每月必须买一套好看的衣服,改成了每个季度买一件衣服 。
当娃他妈为了省钱都看电子书时,却会眼睛都不眨的给孩子买正版纸质书,精美触感书 。
圆圆妈妈心想:别人家老母亲的心全都铺在孩子身上,我为啥不能为孩子再省省,多帮孩子产生灰质创造点条件呢?
于是,圆圆妈妈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为孩子报了价格昂贵的戏剧班 。
兴趣班 当给娃报兴趣班都变成了竞争,妈妈们的焦虑该何去何从?
文章图片
兴趣班 当给娃报兴趣班都变成了竞争,妈妈们的焦虑该何去何从?
文章图片
焦虑的妈妈到底怎么办?
圆圆妈妈报班后的半年,她就后悔了,一方面,孩子由于参加兴趣班过多,连午休的时间都没有,经常是在车上或者饭点困得不行,迷糊一下就过去了 。
另一方面,孩子越是参加这种高端兴趣班,越是容易滋生攀比的心态和奢靡的风气 。
这个戏剧班何止是报班费那么简单,后面还有大量需要投入的道具费用、演出费用,甚至出国游费用 。
圆圆妈妈深感,上了贼船下不来了 。而她自己的荷包已经入不敷出,趁着孩子感觉疲乏时,想个理由赶紧退班了 。
这大半年,资金投入了不少,孩子英语和演出方面确实比不参加时有改观,但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但现实问题是,孩子不可能把所有兴趣都能发展成为特长 。
兴趣班 当给娃报兴趣班都变成了竞争,妈妈们的焦虑该何去何从?
文章图片
孩子大约在青春期早期就会进入到所谓的兴趣发展“精确期”,这一时期的孩子会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面有清晰的认识,并且会更加系统的选择发展某些优势,开始投入更多精力,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热情 。
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提出孩子大脑的黄金时期是5岁以前,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天赋可能就开始有所表现,比如音乐、体育、绘画、语言、数学等 。据统计,音乐才能的出现在学前阶段会更明显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