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 当给娃报兴趣班都变成了竞争,妈妈们的焦虑该何去何从?( 四 )


如3岁前男孩为22.4%,女孩为31.5% 。
而18岁时,男孩仅为1.2%,女孩为0.5% 。
因此,对于焦虑的妈妈而言,建议如下:
1、学习并非只有报班一种方式,激发孩子大脑发展也并非只有花钱一种方式 。孩子的特殊才能和天赋虽然在5岁前的关键时期可能会表现的更明显,但拔苗助长绝不是最好的选择 。家长应该结合家庭实际情况,为孩子的发展创造激发的机会 。
想想郑爽和李云迪的案例,你就会知道“并不是一开始对了,后面就全对”的道理 。
2、情绪会传染,如果家长自己都在报班这样的问题上陷入焦虑,那么,这种情绪也一定会传染给孩子,在安全和满足的基本需要中,一定要有取舍,本来就很难两全,就不要逼迫自己为了“最好方案”放弃太多本该拥有的幸福体验 。
兴趣班 当给娃报兴趣班都变成了竞争,妈妈们的焦虑该何去何从?
文章图片
3、生活本来就是允许犯错的,给自己和孩子多一点宽限和容错的机会,即使发现做了什么不那么明智的选择,也不要过度苛责 。
吃一堑长一智,下次想清楚到底要什么再做选择会更好 。并且告诉自己,即使看起来结果没想象那么好,也不后悔,毕竟谁也没有上帝之眼 。
我给圆圆妈妈的建议是,只保留2-3个孩子确实比较感兴趣的方向,平时在生活中鼓励孩子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让孩子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度,并且告诉孩子既然自己选择了,还是要坚持学完一个周期 。
本杰明.布鲁姆和他的团队曾开展过一个长达五年的研究,他们通过访谈在各个领域最杰出的20个人,试图发现成功人士的共同点,研究发现:不是天才和天赋造就了卓尔不群,真正让一个人能脱颖而出的法宝是:坚韧不拔、不畏挫折与失败,并能在实践中矢志不渝、人文日新 。
兴趣班 当给娃报兴趣班都变成了竞争,妈妈们的焦虑该何去何从?
文章图片
1、 Lea Waters,How The New Science of Strength-Based Parenting Can Help Your Child and Your Teen to Flourish,2018,ISBN: 9781101983645
2、Neufeld, Gordon, Ph.D./ Mate, Gabor, M.D, HOLD ON TO YOUR KIDS,2006, Ballantine Books
-END-
策划:焦糖
作者:轩子
编辑:雪梨
设计:多纳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