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亭林原文、作者,“再为誉录,略无愠色”出自哪一文言文( 三 )


先生得书恸哭曰[31]:“公乎,吾亦安敢负公哉!”甲午[32] , 以连染遭刑戮[33],抗词不屈[34] , 绝粒九日[35],几死 。门人有以奇计救之者,得免 。
然先生深自咤恨[36] , 以为不如速死之为愈[37],而其仰视天、俯画地者并未尝一日止[38] 。凡如是者二十年 。
天下大定[39],自是始以黄冠自放[40],稍稍出土穴与客接 。然间有问学者,则告之曰:“老夫学庄列者也[41] , 于此间诸仁义事,实羞道之 , 即强言之 , 亦不工 。”
又雅不喜欧公以后之文[42],曰:“是所谓江南之文也[43] 。”平定张际者[44],亦遗民也,以不谨得疾死 。
先生抚其尸哭之曰:“今世之醇酒妇人以求必死者 , 有几人哉!鸣呼,张生!是与沙场之痛等也 。”又自叹曰:“弯强跃骏之骨[45],而以占毕朽之[46],是则埋吾血千年而碧不可灭者矣[47]!”或强以宋诸儒之学问[48] , 则曰:“必不得已,否取同甫[49] 。”
先生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50],无不精 。兼工画 。
尝自论其书曰:“弱冠学晋唐人楷法[51],皆不能肖,及得松雪、香山墨迹[52],爱其圆转流丽,稍临之 , 则遂乱真矣[53] 。”已而乃愧之曰:“是如学正人君子者,每觉其觚棱难近[54];降与匪人游[55],不觉其日亲者 。
松雪何尝不学右军[56];而结果浅俗 , 至类驹王之无骨[57],心术坏而手随之也[58] 。”于是复学颜太师[59] 。
因语人学书之法: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君子以为先生非止言书也 。
先生既绝世事,而家传故有禁方[60] , 乃资以自活 。其子曰眉,字寿髦,能养志[61] 。
每日樵于山中,置书担上,休担则取书读之 。中州有吏部郎者[62],故名士 , 访先生 。
既见,问曰:“郎君安往[63]?”先生答曰:“少需之[64],且至矣 。”俄而有负薪而归者,先生呼曰:“孺子,来前肃客[65]!”吏部颇惊 。
抵暮 , 先生令伴客寝,则与叙中州之文献[66],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 。诘朝[67],谢先生曰:“吾甚惭于郎君 。”
先生故喜苦酒 , 自称老蘖禅[68],眉乃自称曰小蘖禅 。或出游 , 眉与先生共挽车[69],暮宿逆旅[70],仍篝灯课读经、史、骚、选诸书[71] 。
诘旦,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72] 。故先生之家学,大河以北,莫能窥其藩者[73] 。
尝批欧公《集古录》曰[74]:“吾今乃知此老真不读书也[75] 。” 戊午[76] , 天子有大科之命[77],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 。
时先生年七十有四 , 而眉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 。光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78],二孙侍 。
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 。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公[79],公卿毕至 。
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80],诏免试,许放还山[81] 。时征士中报罢而年老者[82],恩赐以官 。
益都密请以先生与杜征君紫峰[83],虽皆未豫试[84],然人望也[85] 。于是亦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86] 。
益都乃诣先生曰:“思命出自格外,虽病 , 其为我强入一谢[87] 。”先生不可 。
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88],遂称疾笃 , 乃使人舁以入 。望见午门[89],泪涔涔下[90] 。
益都强掖之使谢[91],则仆于地 。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 。”
次日遽归,大学上以下,皆出城送之 。先生叹曰:“自今以还,其脱然无累哉[92]!”既而又曰:“使后世或妄以刘因辈贤我[93],且死不瞑目矣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