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 , 取其团圆的意思 。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 , 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 。实际上 ,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 , 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
北方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后来 , 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要吃饺子也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
冬至的来历简短3
冬至习俗1:享祀先祖
早在东汉崔《四民月令》中就已经有记载,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 。冬至祭祖的记载,到了宋代才开始多了起来 。《东京梦华录》讲京师最重视冬至节,至此日更易新衣,置办一些食物,享祀先祖 。
《武林旧事》说以馄饨享先 , 明清时代冬至祭祖开始盛行起来 。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设拜奠,其仪并依元旦 。”在宗族制度非常盛行的南方地区,祭祖往往在祠堂中进行,嘉靖江西《南康县志》:“冬至祀先于祠,醮墓如清明 。”
福建省流行在冬至的时候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 。”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 。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都会在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 。
冬至习俗2:九九消寒
冬至这一天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 。中国民间将冬至叫做交九或这是数九,即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每9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数到81天时便“九尽桃花开” 。
中国传统文化中 , 九是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意思 。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 。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就一定会到来的 。
冬至习俗3:吃饺子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过节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汉代 , 盛于唐宋,相传到今天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 , 测定出了冬至的具体时间的到来 。
冬至这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 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的一天 。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南北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都会吃饺子、南方会和家人一起吃汤圆 , 还有谚语:冬至到,吃水饺 , 也有这个节气的很多诗词和歌赋,还有一些影视作品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冬至习俗有哪些?1、“画九”
所谓的画九,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 。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 , 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 。日染一瓣 , 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 , 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
2、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是什么,24节气的含义
- 618是什么节日,618是什么意思
- 2022重阳节能喝菊花酒吗,重阳节喝的酒是什么
- 腊八节活动主题,超市腊八节促销策划方案
- 情人节的由来是什么,情人节的来历
- 节能灯和led灯的区别是什么,led灯和节能灯比较 区别在哪里
-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有哪些讲究?
- 冬至过了白天就长了吗,冬至之后,白天会越来越长吗?
- 范丞丞贾玲杨迪参加的综艺节目,《青春环游记3》嘉宾阵容曝光,杨洋惊喜加入,贾玲、杨迪回归,你期待吗?
-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