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为什么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二 )


习书本知识,事实上 , 任何人都不可能也无必要事事直接经验 。就每个个
人的知识而言,大量是从间接经验、书本中学来的 。不过 , 在我为间接经验
者,在他人则仍为直接经验 。这就是说,一切知识就其最初来源而言,仍然
是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这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直接相关 。由
于认识来源于实践,因而随着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人的认识和知识
必然也要跟着发展 。具体情形是这样的:社会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
题,即提出新的需要 , 正是这种需要会成为一种巨大力量,把认识推向前
进 。社会实践不仅提出新的课题和需要,而且给解决课题、满足需要积累
了经验和提供手段 。凭借实践提供的经验和手段,使新的问题获得解决 , 
认识和知识便得到了发展,即把认识引向了深入和产生了新的知识 。实践
还推动着主体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是说 , 实践的发展和深化,推动
着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
准 。这是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 是
否具有真理性,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确定,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 。马克思
主义哲学认为,重要的问题是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和解释世界 , 而且在于运
用这种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 , 能动地改造世界 。所以 , 必须坚持理论和实
践的统一,坚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以上四个方面,充分体现了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西红柿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 , 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食物 。然而,当你津津有味地吃着西红柿的时候,你可知道西红柿被发现的故事?
西红柿原产在南美洲茂密的森林里 。但是,当地人却一直怀疑它有毒,既不敢碰它,也不敢吃,还给它起了个吓人的名字――“狼桃” 。16世纪英国公爵俄罗达格里从南美洲带回来一株,献给他的情人女皇伊丽沙白 。从此它便博得了“爱情的苹果”的美名,落土欧洲,世代相传,但仍然没人敢吃它一口 。直到18世纪,法国的一位画家抱着献身的精神,决心对它尝试一下 。据记载,他在吃西红柿之前就穿好了入殓的衣服,吃完以后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的召见 。结果,这位画家不仅没死,也没有任何不适 。后来分析鉴定,发现西红柿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 。于是,名声大扬,广为传播,也传入了中国 。
其实,何止西红柿,世界上许多食物、药物,都是经过人们备尝甘苦才了解其特性的 。鲁迅就曾指出过:“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 。譬如吃东西罢,某种是毒物不能吃,我们好像习惯了,很平常了 。不过,这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道的 。”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吃一吃” 。亲口吃一吃,也就是亲身实践 。不亲口吃一吃就不能真正了解食品的滋味,离开了实践也就谈不上任何真知 。
什么是实践?实践就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其中 , 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因为没有生产实践 , 就没有人类,就没有其它一切社会生活 。常言道:“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沿海的一些渔民 , 把耳朵贴在船帮上,听听底下的声音,就知道有什么鱼在附近海域游动 。生活在深山老林的猎人,凭着经验就可判别各种鸟类的叫声 。经验丰富的司机,听着发动机的声音 , 就能辨别机器正常与否 。为什么他们能够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呢?根本原因就是长期的反复的实践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