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酵解供能系统的特点,分析比较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的特点( 五 )


4、是糖有氧分解的准备阶段
5、由非糖物质转变为糖的异生途径基本为之逆过程

糖酵解供能系统的特点,分析比较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的特点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论述100米,400米,马拉松下跑主要供能系统供能的基本过程 论述100米,400米,马拉松下跑主要供能系统供能的基本过程
在各种运动中所需的ATP分别由3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
1.高能磷酸化物系统(ATP―CP)
2.乳酸系统(无氧酵解系统)
3.有氧系统
从事不同的运动专案时 , ATP重新合成的能量来源途径不尽相同:
100米跑,功能主要由磷酸肌酸(CP)的分解来提供;
马拉松跑,功能几乎全部由有氧代谢系统供给;
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运动专案 , 如400m、800m、1500m跑时 , 则需无氧代谢与有氧代谢混合供给能量,两种供能方式都很重要 。
为什么10000米主要靠有氧代谢供能系统供能?
在中长跑专案中,如800米、1500米、3000米障碍、5000米,其耐力有相当程度是由糖酵解供能所决定的 。换句话讲 , 中长跑专案的专项耐力是以糖酵解即通常所讲的速度耐力为特征 。专项的距离越短,无氧代谢及混合代谢训练的比重就越大,对运动员耐乳酸能力的要求就越高 。因此如何有效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代谢、无氧代谢及混合代谢的能力是专项耐力训练能否取得最佳效果的关键 。
一、发展有氧代谢能力是中长跑专项耐力的基础
有氧代谢能力又称一般耐力 , 它在中长跑专案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提高专项耐力和专项成绩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
发展有氧代谢能力,首先要提高最大吸氧量,最有效的方法是持续负荷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运动员不间断地连续训练较长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 可匀速也可变速,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负荷时间可延长到40~120分钟 。在训练实践中发现,每位运动员都有一个与其训练水平相适应并随着运动能力的提高而变化的负荷范围,其中负荷的强度要时时与每个人的竞技水平相一致,强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训练效果 。持续负荷的强度,如果以心率来衡量,应控制在140~160次/分以内 。心率在这个水平可增加心输出量,最大吸氧量可达80%左右,并产生心脏容积增大的效应 。若以跑速来衡量,应以无氧阈左右区域的跑速进行不间断的持续跑 。在训练现场直接测定血乳酸是确定运动员无氧阈的最好办法,并以此很容易找到与无氧阈相对应的跑速(简称无氧阈跑速) 。在没有生理、生化测试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下面的简易方法粗略推算运动员的无氧阈及无氧阈跑速,具体逼作是把运动员最近测验的10000米成绩换算成米/秒,其数值就是这名运动员的无氧阈 。此方法虽不像血乳酸测试那样精确,但也基本上反映出无氧阈值水平 。例如,某运动员的10000米成绩为36分01秒,无氧阈值=10000米/36分01秒=10000米/2161秒=4.627米/秒,由此得出无氧阈跑速为1分27秒/400米(或3分37秒/1000米) 。
不同地形的越野跑、场地长时间不间断跑以及长时间的球类活动、游泳、滑雪、爬山、骑脚踏车等都是发展有氧代谢能力的常用训练手段 , 它们对改善心肺系统的功能,扩大能量储备、加速乳酸消除及提高专项耐力作用显著 。教练员和运动员应重视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 , 切忌以速度耐力训练代替一般耐力训练,即使达到相当高的运动水平,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 。
二、发展无氧代谢和混合代谢能力是中长跑专项耐力的核心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