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其疏导,退休老人心理和调整方法( 五 )


(2)强迫冲动和强迫动作 。如在考试时,总觉得想要大小便,但并不去上厕所;看到老师或父母总是想辱骂、吵闹或打架 , 但表面上却顺从平静;反复检查自己任何一次作业或试卷;总是在路上数石块数或步数 。
三,抑郁型 这是有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的心理问题 , 常伴有焦虑、沮丧、压抑、苦闷、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有这类心理问题的同学一般能基本适应学校生活,但心理压抑、情绪苦闷,而且持续时间较长 。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危害较大 。具体表现为:
(1)兴趣衰退 。这类同学对生活的兴趣明显减退 , 不仅对学校、社会中各种新鲜事物不感兴趣,而且对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也基本丢失 。
(2)缺乏自信 。自我评价过低、妄自菲?。⒂心诰魏蠡诘茸栽鹎阆?nbsp;, 多为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和对自己的失败估计 。如学习成绩较好,但坚持认为自己学习很差,以后肯定不能毕业 。
(3)精力衰退 。自感疲惫无力 , 不能进行复杂思考和较强运动 。这类同学往往感到听课、做作业时,头脑无法兴奋起来,但一般无杂念而是一片空白 , 体育课甚至日常生活无力或不想去承受 , 有力不从心之感 。
(4)封闭退缩 。不愿交往,情绪苦闷且封闭 , 不诉说也不写日记 。这类同学通常能维持和其他同学、老师和一般 *** 往,但被动勉强,交往内容表面化,不作稍深的情感交流他们的退缩往往出于自卑和认为任何人都无法帮助自己 。
(5)躯体不适 。伴有躯体症状,如头疼、背痛、肢体酸痛等 , 还有失眠等睡眠障碍 , 有些同学有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之感 。
(6)悲观失望 。觉得生活中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感到前途渺茫;想前进、想成功,但看不到光明和目标;有时下决心改变自己,但没有付诸行动的勇气;无望、无助感强烈 。
四,焦虑型 个体处于一定的应激状态便会感到焦虑,这是正常的 。焦虑型的心理问题是指一种无明确对象、无法摆脱的焦虑状态,可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形式 。
(1)急性焦虑,又称惊恐发作 。以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为典型特征,有“大祸临头”之感 , 并伴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头晕目眩等,还可能有出汗、发抖、腹痛等 。急性焦虑的发作急剧,很难预料,但持续时间不长,一般1~20分钟,长达数小时 。发作后虚弱无力,但焦虑体验不明显,数日后恢复 。
(2)慢性焦虑,又称广泛性焦虑 。在焦虑型中较为常见 。表现为持续性的紧张和不安;学习、活动时心烦意乱 , 记忆和思维受阻;交往中紧张、易激惹;遇事时惊慌失措 , 往坏处想等 。明知客观上并不存在威胁、危险和失败结局,是主观上过滤,但无法控制,惶惶不可终日 。同时出现心悸、口干、出汗、脸色苍白以及震颤、发抖、肉跳、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梦惊等现象 。
五,恐怖型 这种心理问题指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情境,或在人际交往时产生异常恐惧并主动回避以消除不安 。中学生中较常见的为社交恐怖和特异性恐怖,而且前者有增长的趋势 。
(1)社交恐怖 。主要特点是在人际交往中自感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的耻笑对象 , 而不敢在公开场合讲话、做作业、吃饭等,以至不能正常交往;看着对方即自感面红耳赤、表情异样,而且怕被对方觉察,从而回避目光相遇,严重者会发展到足不出户 。
(2)特异性恐怖 。指各种和个体自身活动的特异性有关的恐怖,如飞行恐怖、注射恐怖等 。一些中学生对学校产生恐怖,如害怕看校门、害怕见到老师和同学、回避学校生活,又称学校恐怖 。以上对五种常见心理问题类型的介绍,目的是使大家对它们有一个初步了解 。在青少年阶段出现上述的心理问题是比较普遍的,是可以理解的,大家不要害怕它 , 要敢于面对它,正确解决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